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语言意识与语言批评的维度演变

语言意识与语言批评的维度演变

  • 字数: 24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王丹
  • 商品条码: 97875426456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9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王丹,1980年生,男,湖北嘉鱼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并分别获文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现为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基础理论、西方文论与文化批评。先后在《北方论丛》、《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论坛》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部、厅级课题2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文学审美性与语言形式的独特表现 第一节 作为“文学性”的语言与形式 第二节 文学语言形式的特征、构成与功能 一、语音表现形式:文学语言的特殊性 二、文学语言的构成:程序奇特化与材料形式化 三、文学语言的结构功能 第三节 语言形式的问题与思考 第二章 语言形式与语义复义的有机统一 第一节 以“文”为本和文学特异性 一、以“文”为本:作品语言形式的本体性 二、文本有机构成与文学语言的语义特征 第二节 语义多重的表现形态与修辞组织 一、含混 二、反讽一悖论 三、隐喻 四、张力 第三节 文本语义结构的意义和问题 第三章 意义生成与文学语言的结构模式 第一节 “结构”问题的理解与差异 第二节 文学结构的抽象形式与系统化模式 一、语言的诗歌功能 二、语言的深层叙事结构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符号结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一、文学的二级符号系统:内涵义与外延义 二、文学的符号意指系统:元语言与含蓄意指 第四节 “结构”的问题性 第四章 文学生产与语言活动的文化建构 第一节 “语言转向”的彻底性:文学、语言与实在 一、“语言转向”的双重内涵 二、语言哲学与语言活动 第二节 “文本”的解构力量 一、文本性:文本之外空无一物 二、文学语言的修辞性 第三节 “文本”的意指开放 一、文本:能指的编织物 二、文本作为互文性 第四节 由语言到话语 一、一切均在话语之中 二、话语建构中的“东方” 结语:语言批评演变的回顾与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