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

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

  • 字数: 34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朱崇科
  • 商品条码: 978754263758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91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朱崇科(1975—),男,山东临沂人。广州中山大学文学学士(1998)、硕士(2001),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2005,文学方向)。现为广东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台湾佛光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区域华文文学(港台文学、新马华文文学等)、文学理论等。著有《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台北:唐山,2004)和单篇论文数十篇。攻博期间曾获得中国留学基金委2004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05)、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奖学金(President Graduate Fellowship 2003)等。电邮:zhuctlk@mail.sysu.edu.cn。
目录
关于“知域”的思考:对话“知域”和“地域” 滨下武志教授序 绪论 第一辑 问题意识 华语比较文学:超越主流支流的迷思 华语语系的话语建构及其问题 术语的暖昧:“问题意识”中的意识问题 ——论华文文学研究中常用宏大术语的适用度 本土楔入:可能与限定 从概念缠绕到本土演进 ——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略论世华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第二辑 纵横捭阖 文学空间诗学与区域特质论纲 ——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加以说明 “新移民文学”:“新”的悖谬? 想象中国的吊诡:暴力再现与身份认同 ——以高行健、李碧华、张贵兴的小说书写为中心 谁的东南亚华人/华文文学? ——命名的后殖民主义批判 面具叙事与主体游移 ——高行健、英培安小说叙事人称比较论 第三辑 个案精读 刘以鬯自娱小说中的香港性呈现 破解另类与吊诡:看长袖如何善舞? ——李碧华《青蛇》的N种读法 身体、身份与“身影”(再现):重读张爱玲《色,戒》 后殖民老舍:洞见或偏执? ——以《二马》和《小坡的生日》为中心 文本精读七则:多元文体的实践 第四辑 他山之石 纪恶的吊诡:叙述暴力与历史 ——评王德威《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 诗学抵抗:悲壮而沉重的文学肉身 ——评许文荣《南方喧哗——马华文学的政治抵抗诗学》 发异声于“新”邦 ——读冼文光《柔佛海峡》 看鱼尾狮如何性别 ——读胡月宝《鱼尾狮与鱼尾狮旁的花木兰》 为马新史学立言 ——序廖文辉《马新史学80年》 林文庆如何对接厦大认同 ——评李元瑾编著《林文庆的厦大情缘》 附录 A 空间形式与香港虚构 ——试论刘以鬯实验小说的叙事创新 B 边缘童话:谏言(建言)香港 ——论西西的故事新编小说 C 定理日常:凌空与务实 ——以《只是蝴蝶不愿意》为中心浅议李碧华的散文 D 论华文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架构的内在楔人 E To See and to Be Seen:Mutual Reflections between Chinese Women and Singapore 参考书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