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意象(英国文学中的城市)

城市意象(英国文学中的城市)

  • 字数: 20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陈晓兰
  • 商品条码: 756336288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06
  • 印次: 1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19世纪英国文学为主,将这一时期的文学置于英国现代早期及工 业革命时期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中,从文学与城市的关系这一视角,考察作 为英国政治乃至世界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伦敦,其地理、空间和人文景观对 于英国人的民族想像、地理意识、城乡观念的影响;伦敦的发展对现代文人 团体的形成、对新的文学类型的产生所发生的重要影响;勾勒文艺复兴时期 至19世纪各个历史时期英国文学对于伦敦的表现以及18、19世纪英国文学中 的反都市主义倾向;在不同的作家作品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城市意象——孩子 、妓女、罪犯、坟墓、废墟、监狱等,这些意象来自城市的物质实体,但又 被文学家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体现了文学家对于城市的想像和价值评判 。
作者简介
陈晓兰,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性别与文学、城市文化与文学,中外文学关系。已出版专著:《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1999)、《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和茅盾为例》(2006)、《城市意象:英国文学中的城市》(2006);主编:《诗与思:上海大学中文系学术演讲录I》(2007)、《经典与理论:上海大学中文系学术演讲录II》(2009)等,发表论文60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英国文学与伦敦 一、现代早期伦敦的崛起与英国文学的繁荣 二、18、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伦敦及反都市主义之谜 第二章 城市·坟墓·废墟 一、坟场:保存并拯救了人类的历史记忆 二、死亡之城:笛福《伦敦大瘟疫亲历记》 三、死城的复活:李敦《庞贝城的末日》 四、腐朽之力:狄更斯小说中的废墟意象 第三章 城市中的儿童与少年 一、作为城市象征的儿童 二、狄更斯小说中的孩子形象 第四章 城市的“地下”世界 一、罪犯:伦敦的民间“英雄” 二、笛福小说中的“妓女商人” 三、菲尔丁小说中的“强盗商人” 四、狄更斯小说中的罪与罚 五、作为权威、秩序象征的监狱及司法体系 第五章 侦探的城市:可控制的城市 ——以柯南道尔侦探小说为例 第六章 工业化的图景 ——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曼彻斯特 第七章 城市乌托邦 一、“天堂城市”的寓言 二、16、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中的乌托邦城市 三、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中的理想城市 附录“人之城”与“神之城” ——《圣经》中的城市 一、城市与罪恶 二、妓女:罪恶之城的隐喻 三、罪与罚:火与剑的洗礼 四、荒原:被毁灭的城市景观 五、神之城——圣城——的重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