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外教社认知语言学丛书

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外教社认知语言学丛书

  • 字数: 305
  • 出版社: 上海外教
  • 作者: 王文斌
  • 商品条码: 978754460580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1
  • 出版年份: 2007
  • 印次: 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语言隐喻及其意义的认知构建与解读必然会牵涉到施喻者和受喻者这两 个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本书以概念合成理论为基本出 发点,提出隐喻认知构建与解读的主体自洽原则,探究主体的认知运作、认 知机制、认知本质和认知规律,试图透视藏匿于语言隐喻背后的那座主体认 知冰山。 本书的主要考察方法是以具体的语料为依据,借助内省和思辩探解隐喻 及其意义的认知构建与解读。
作者简介
王文斌,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毕业,曾赴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学习,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在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宁波大学教授、博士生合作导师,中国认知语言研究会副会长。学术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句法学及词汇语义学等。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引论 1.1 问题的由来 1.2 论述的聚焦点及探求的目标 1.3 隐喻概念合成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隐喻研究概观  2.1 引言  2.2 西方隐喻研究理论视点述要 2.2.1 替代论 2.2.2 比较论 2.2.3 互动论 2.2.4 映射论 2.2.5 概念合成论 2.2.5.1 概念合成理论的发展轨迹及主要思想 2.2.5.2 概念合成理论在国内的研究动态与应用情况简述 2.2.5.3 概念合成理论的主要功绩 2.2.5.4 概念合成理论存在的问题 2.3 国内隐喻研究简述 2.4 结语 第三章 始源域的实现方式 3.1 引言 3.2 始源域的语言表达形式 3.2.1 名词性隐喻 3.2.1.1 充当主语 3.2.1.2 充当动词宾语 3.2.1.3 充当名词性表语 3.2.2 动词性隐喻 3.2.3 形容词性隐喻 3.2.4 副词性隐喻 3.2.5 介词性隐喻 3.2.6 量词性隐喻 3.3 隐喻的始源域之源 3.3.1 具体始源与抽象始源 3.3.2 抽象始源在隐喻中的现实性 3.3.3 抽象始源在隐喻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3.4 始源域的心理假设 3.4.1 始源域心理假设的各种表现方式 3.4.2 始源域概念场 3.5 结语 第四章 施喻者的主体自治  4.1 引言  4.2 隐喻使用的触发机制  4.3 隐喻使用的自洽原则:其指导作用与约束作用  4.4 自洽原则与概念合成理论 4.5 施喻者的主体性、认知多视角和异隐喻性 4.6 施喻者的主体自洽与认知聚焦方式 4.7 结语 第五章 受喻者的主体自治 5.1 引言 5.2 隐喻解读中的主体间性、隐喻问性与受喻者的主体自治 5.3 隐喻解读中的主体性、异隐喻性与受喻者的主体自治 5.3.1 施喻者和受喻者的主体性与受喻者的主体自治 5.3.2 受喻者和受喻者的主体性与受喻者的主体自治 5.4 结语 第六章 隐喻主体自治中的认知相似性 6.1 引言 6.2 施喻者的主体自洽与隐喻相似性的构建 6.2.1 隐喻相似性的类型及诸类型之间的关系 6.2.2 主体自洽与隐喻相似性的认知基础 6.3 隐喻相似性对词义发展的效应 6.3.1 关于词义发展的传统观点 6.3.2 关于词义发展的隐喻作用 6.3.3 从相似性到类比:隐喻性词义变化的仙人掌模型 6.4 受喻者的主体自治与隐喻相似性的解读 6.5 结语 第七章 隐喻主体自治中的认知突显 7.1 引言 7.2 隐喻相似性的认知突显 7.3 隐喻相似性与突显的关系 7.4 隐喻认知突显的实现要素 7.4.1 隐喻相似性的潜在性 7.4.2 隐喻构建的自我驱动性 7.5 隐喻的认知突显与施喻者和受喻者的主体自治原则 7.5.1 隐喻的认知突显与施喻者的主体自治 7.5.2 隐喻的认知突显与受喻者的主体自治 7.6 结语 第八章 总结 8.1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涵 8.2 本书的主要研究意蕴 8.3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