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行为表演美学--关于演出的理论

行为表演美学--关于演出的理论

  • 字数: 250
  • 出版社: 华东师大
  • 作者: (德)艾利卡·费舍尔·李希特|译者:余
  • 商品条码: 978756179903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9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行为表演美学--关于演出的理论》(作者艾利卡·费舍尔·李希特) 开篇描述的阿布拉奠维奇的表演,便是典 型的“行为表演”。“行为表演”实质上就是“表 演行为”。任何“表演行为”都是表演给人(观 众)看的。而表演(动词)给人看的表演(名词) 其实就是“演出”。因此,“行为表演”(表演行 为)必然与“演出”联系在一起。 《行为表演美学--关于演出的理论》详细分析“演出”必须具备的外 在物质 性,及与物质性相关的“演出”中演员和观众相互 作用后形成的“反应链”(气场)、“演出”所构 成的气氛、节奏、时间性。本书更研究演出的物质 性、符号性及美学性三者的相互关系。作者从上述 基本理论出发,指出“演出”的特征是它的“一过 性”。这种“一过性”决定了“演出”是演员和观 众共同完成和共同参与的“事件”,而不是“作 品”。本书强调:研究“文本”属于文学科学,研 究“演出”则属戏剧科学,即“文本”不等于“戏 剧”。“演出”所传递的文本的内涵(意义)对每 个演职人员和观众说来是因人而异的(这涉殛接受 美学),因为每个观众在观看“演出”时,都首先 联想个人的生活史,而每个人的生活史都不相同。 它还涉及到演员和观众的不同素质和修养等方面。 作者强调“演出”既是“艺术”又是“现实”,她 反对机械性的“要么……要么”,主张辩证性的 “既是……又是”。舞台上有表演(美学性表 演)。生活中也处处有“表演”(社会性表演), 即所谓人生如戏,人生小舞台。世界大舞台。因 此。研究行为表演还具有深刻的社会学内涵。 本书不仅适合各种不同演出(如戏剧演出、杂 技演出、音乐演出、竞技演出、脱臼秀演出……) 的演职人员及演出管理、制作人员和戏剧理论工作 者阅读,也适宜社会学学者参考。
作者简介
艾利卡·费舍尔·李希特,德国最著名的戏剧理论家。自1996年开始任柏林自由大学戏剧系主任。德国格廷根科学院院士,德国柏林一勃兰登堡科学院院士(德国无全国性的科学院),201 O年柏林科学奖获得者。她著有《戏剧符号学》(三卷)、《话剧史》(二卷)、《德国剧场史》一、《发现观众》、《行为表演美学》、《戏剧科学导论》等著作及主编文集几十部。论文上百篇,在美国、印度、日本、丹麦等多个国家的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10多年来主持了多个德国国家级的大型科研项目。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章 建立行为表演美学的理由 第二章 概念解释 1.“行为表演”这个概念 2.“演出”这个概念 第三章 演员和观众身体的同在现场 1.角色转换 2.共同体 3.碰触 4.“现场性” 第四章 行为表演应具的物质性 1.身体 —角色扮演/具体体现 —现场 —动物躯体 2.空间性 —行为表演的空间 —气氛 3.声响 —听觉—空间 —声音 4.时间性 —时间层次 —节奏 第五章 内涵(意义)的层层显示 1.物质性,意义,表达 2.“在场”和“代为在场” 3.意义和作用 4.“演出”能让人理解吗? 第六章 演出作为事件 1.(反应链的)自我生成和(意义)层层显示 2.正在拆除的对立 3.临界和转换 第七章 世界重新令人着魔 1.Inszenierung(导演处理) 2.美学的经历 3.艺术和生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