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革命想象与叙事传统(红色经典的模式化叙事研究)

革命想象与叙事传统(红色经典的模式化叙事研究)

  • 字数: 225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姜辉
  • 商品条码: 97870101075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9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方法论思考:作为理论视角的互文性 一、理论概述 二、研究视角的确立:互文性视域中“红色经典”的历史诗学问题 第三节 主要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的范畴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设想 第一章 革命话语的主题变奏与美学表达 第一节 苦难的代价:革命叙事中的成长模式 一、成长仪式:分离一考验一再生 二、话语重构:从失落到皈依 三、叙事隐喻:生命象征与历史寓言 第二节 自我的超越:革命叙事中的崇高形象 一、人与自然:力量之美 二、身体美学与暴力叙述 三、完美人格与生命圣化 第三节 牺牲的意义:革命叙事中的死亡美学 一、革命与牺牲:死亡情境的模式再现 二、叙事策略:死亡话语的诗意改写 三、生命献祭:死亡价值的意义建构 第二章 工农革命主体的身份确立与类型定位 第一节 工农阶级自我身份的确认与革命主体身份的错位 一、主体或同盟:工农革命模式与无产阶级主体的身份置换 二、启蒙与被启蒙:知识分子与工农的角色置换 三、身体错位:革命女性的性别身份变异 第二节 农民父子形象的对照模式与农民革命的象征结构 一、对立或承继:革命叙事中的农民父子关系 二、同一或裂缝:农民想象与农民两重性的象征结构 三、从启蒙到革命:父子权力等级秩序的重构 第三节 革命军人形象与“兵”的身份叙事 一、“兵”的形象:革命军人的类型化书写 二、“兵”的演绎:“兵”的知识分子化与“兵”的农民化 三、“兵”与战争:“兵”的身份意义与“兵”的叙事修辞 第三章 阶级斗争场景的艺术构思与激情想象 第一节 工农群众革命暴动图景的历史重现 一、暴动想象:压迫与反抗 二、群氓的时代 三、工农群像与群众英雄 第二节 斗争一翻身:农民群众斗争地主情境的激情演绎 一、乡村想象 二、斗争程式 三、群体性格 第三节 阶级矛盾一路线斗争:合作化叙事中的农村阶级斗争想象 一、叙事结构与阶级斗争的泛化 二、人物类型:正面人物一反面人物一中间人物 三、矛盾设置:敌我矛盾一人民内部矛盾 第四章 革命时代爱情的浪漫表现与格式法则 第一节 革命与爱情的情节复述与再现 一、公式:“革命+恋爱”的叙事谱系 二、形态:“革命+恋爱”的多重表述 三、意义:革命·身体·传播 第二节 主体身份的迁徙与爱情的格式化 一、知识分子与工农的政治之恋 二、精神导师与启蒙对象的同志之恋 三、才子与佳人/英雄与美人的传奇之恋 第三节 文学叙事与符号权力 一、政治权力与文学合法性 二、政治权力在文学中的运作 三、文学对权力的突围 结语:范式的意义——“红色经典”叙事的模式化与“左翼经验” 一、“红色经典”模式化叙事的成因 二、“左翼经验”及其范式意义 三、“红色经典”叙事对“左翼经验”的接受 附录一:左翼主要作家基本情况 附录二:“红色经典”主要作家基本情况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