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纪念性建筑的感性形态研究

纪念性建筑的感性形态研究

  • 字数: 321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胡炜
  • 商品条码: 97871122060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5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视角 一、感性与纪念 二、感性形态与设计 三、感性形态与情感认同 第二节 研究思路 一、价值判断方面 二、情感态度方面 三、表达角度方面 四、研究内容方面 五、行文结构方面 第三节 研究基础 一、背景内容相关基础 二、崇高感内容的相关基础 三、“大美感”内容的相关基础 四、悲剧感内容的相关基础 五、狂欢感内容的相关基础 六、“欢庆感”内容的相关基础 七、其他相关基础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崇高感的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一节 崇高感的纪念 一、崇高感的内涵 二、崇高感的纪念主题 三、崇高美学即权力美学 四、基于“抗争力量”的崇高感形态设计思路 第二节 “数大” 一、“数大”的内涵 二、体量的“大”的崇高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三、数量的“大”的崇高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三节 “力大” 一、“力大”的内涵 二、力量的“大”的崇高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三、重量的“大”的崇高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四节 “晦暗” 一、“晦暗”的内涵 二、“晦暗”的崇高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本章小结 余论 第三章 “大美感”的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一节 “大美感”的纪念 一、崇高问题的可通约性 二、“大美感”的内涵 三、“大美感”的纪念主题 四、基于“民族形式”的“大美感”形态设计思路 第二节 “大壮” 一、“大壮”的内涵 二、“大壮”的“大美感”纪念性场所形态 三、“大壮”的“大美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三节 “和谐” 一、“和谐”的内涵 二、“比例和谐”表达“崇高” 三、“和谐”的“大美感”纪念性场所形态 四、“和谐”的“大美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四节 “明艳” 一、“明艳”的内涵 二、“明艳”的“大美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悲剧感的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一节 悲剧感的纪念 一、悲剧感的内涵 二、悲剧感的纪念主题 三、基于“破坏力量”的悲剧感形态设计思路 第二节 “残缺” 一、“残缺”的内涵 二、“残缺”的悲剧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三节 “失序” 一、“失序”的内涵 二、“失序”的悲剧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四节 “晦暗” 一、再释“晦暗” 二、“晦暗”的悲剧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本章小结 余论:“去”悲剧感 第五章 狂欢感的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一节 狂欢感的纪念 一、狂欢感的内涵 二、狂欢感的纪念主题 三、广场上的“狂欢” 四、基于“重生力量”的狂欢感形态设计思路 第二节 “怪诞” 一、“怪诞”的内涵 二、“怪诞”形态的狂欢感 三、“怪诞”形态的生成 四、“怪诞”的狂欢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三节 “欢动” 一、“欢动”的内涵 二、“欢动”的形态 三、“欢动”形态的狂欢感 四、“欢动”的狂欢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四节 “绚烂” 一、绚烂的内涵 二、绚烂的基本感受 三、“绚烂”的狂欢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本章小结 余论 第六章 “欢庆感”的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一节 “欢庆感”的纪念 一、“欢庆感”的内涵 二、“欢庆感”的纪念主题 三、基于“传统再现”的“欢庆感”形态设计思路 第二节 “祥瑞” 一、“祥瑞”的内涵 二、“祥瑞”的“欢庆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三节 “律动” 一、再释“律动” 二、“律动”的“欢庆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四节 “绚丽” 一、中国传统节 庆的“绚丽” 二、“绚丽”的“欢庆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情与感的力量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