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代文学的地理维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的地理维度研究

  • 字数: 266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徐汉晖|责编:李椒元
  • 商品条码: 97870102040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5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首次采用“文学地理学”理论知识系 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著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前 沿性和创新性。它摒弃了传统的以线性时间方法去梳 理中国现代文学,而采用“地理学”眼光考察中国现 代作家和作品,以“人地关系”为基本立论点,重新 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地域经济、地理生 态、地理空间、地理景观等问题,是将地理学的理论 知识应用于文学研究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学术实践。全 书研究方法新颖,视野开阔,资料翔实,非常接“地 气”。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文学地理维度的研究综述 第一节 文学地理学的概念梳理及研究回顾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向度 三、研究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人地关系与文学地理的生成 一、人地因缘、互建与文学地理 二、地域文学、区域文学与文学地理 三、中国文学中的地理抒写 四、中国现代文学地理维度研究的原因及意义 第三节 文学地理维度的内涵初探与建构 一、文学景观的地理构成 二、审美经验的地理生成 三、文学生产的地理依托 四、文学版图的地理运动 第二章 地域经济:现代文学市场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经济与地理的关联 一、自然地理与经济 二、人文地理与经济 第二节 现代文学发生期的经济地理环境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人文地理条件 三、现代文学新变初期的经济地理特征 四、现代作家的地域经济体验与文学创作 第三节 地方经济版图与现代文学区域市场的形成 一、北京:古都经济与现代文学读者的培育 二、上海:开放经济与现代文学市场中心的南移 三、重庆:陪都经济与两种文学力量的地方市场竞存 四、昆明:战时边陲之城与新文学的区域性市场空间 五、延安:边区地理经济与农村文学市场的开掘 第三章 地理生态:现代文学创作的生态之维 第一节 地理生态与文人气质 一、自然地理气候对作家精神气质的影响 二、人文生态环境与文人地域性格的生成 第二节 现代作家人文气质的地理生态症候 一、粗犷东北:广袤黑土与东北作家的坚韧、忧郁之气 二、氤氲江浙:水乡生态与激越叛逆、闲适柔婉的创作人格 三、神秘荆楚:楚地山水人文与两湖作家的多情笔调 四、灵秀巴蜀:峻岭险滩孕育俊朗激切的巴蜀文风 第三节 现代文学中的地理生态抒写 一、乡土流派小说的地理生态呈现与伦理诉求 二、京派作家笔下的自然生态与家园忧思 三、地理生态抒写中的价值秩序重构 第四章 地理空间:现代作家精神体验的价值内化 第一节 成长地域:作家“地理自我”的情感坐标 一、地方感:恋乡情结的地理因子 二、地方依恋:归宿之地的空间认同 第二节 地理迁徙:作家空间位移的价值选择与文学版图的历史建构 一、空间迁移轨迹与地理价值取向 二、现代文学版图的地理运动和形成 第三节 地理叙事:作家地区体验的文学镜像 一、故事、地理场所与文学地标的互文性作用 二、文学地标对现实地理空间的审美映照与美誉度提升 第五章 地理景观:人地关系与历史记忆的文学象征 第一节 城市景观:空间现代性的精神体验 一、都市欲望空间的地景创设与体验 二、城市贫民区景观的地理想象与抒写 第二节 农村景观:乡土中国的文化寓言与人地互建 一、乡村民居与家园景观:地理原点的建构、疏离与精神皈依 二、乡村节庆与婚丧景观:地域风情的展览、隐喻与伦理反思 第三节 作为“历史重写本”之特殊地景:地理意象的文学记忆与多重象征 一、废墟景观:衰朽土地的文学书写与“废墟”心境的多重隐喻 二、坟墓景观:苦难中国的景观记录与死亡意象的悲剧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