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理论法学的迷雾(以轰动案例为素材)/法律和社会文丛

理论法学的迷雾(以轰动案例为素材)/法律和社会文丛

  • 字数: 180
  • 出版社: 法律
  • 作者: 桑本谦|主编:苏力
  • 商品条码: 97875036874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5
  • 出版年份: 2008
  • 印次: 1
定价:¥2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真正有学术意义的以轰动案件为素材的法律研究,必须借助社会科学资 源,必须用社会科学的学术分析超越道德直觉,揭露被道德直觉掩盖了的重 要问题。本书所汇集的学术批评都是作者进行这种学术分析的尝试。作者试 图展示的,是社会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在发掘、分析和论证轰动案件蕴含的制 度与社会性问题时所具有的理论力量与实践意义。道德哲学和社会科学一直 在竞争法律疑难问题的指导权,本书讨论的案例为此提供了一些竞赛场;如 果在前者遭遇困境的地方,后者却仍能从容应对,竞赛的结果就会一目了然 。
作者简介
山东济南人,中国海洋大学“繁荣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经济学和刑事法律制度。2005年、2008年先后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曾任教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2002-2008)、山东大学法学院(2008-2012)。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反思“权利话语”——回眸邱兴华案 一、案件与问题 二、“权利话语”是怎样论证的 三、“权利话语”忽略了什么 四、英美国家的精神病抗辩 五、“权利话语”的理论困境 六、“权利话语”的修辞技术 第二章 评析“本土资源说”——再看《秋菊打官司》 一、“本土资源说”的背景 二、“本土资源”知多少 三、习惯对法律的影响 四、秋菊何以困惑 五、法律移植的真正障碍 六、法律运行的社会资源 七、提高社会信任度的途径 第三章 法律解释的假象——重解帕尔默案 一、问题的提出 二、解释方法的排序 三、“理论性争论” 四、隐含的思维过程 五、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 六、“解释”的假象与“解释”的智慧 七、“爱奥尼亚谬误” 第四章 法律论证的神话——从王斌余案切入 一、法律论证从何而来 二、案件争议中的法律论证 三、交流可以消除道德分歧吗l 四、“理性辩论规则”可以检验司法程序吗 五、不是共识,又是什么 六、问题还出在哪里 第五章 孱弱的民法解释——以一起输血感染丙肝案及不可抗力条款为例 一、案件与问题 二、过错责任的经济学问题 三、过错责任的伦理学问题 四、保险、交易费用与严格责任 五、侵权赔偿的道德直觉 六、“不可抗力”的流行误识l 七、风险分配的经济学原则 八、经济学原则与立法方案的选择 九、情绪化的公平观念 第六章 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面对许霆案 一、案件与问题 二、“明偷”是否可能 三、ATM是否金融机构 四、ATM故障的法律后果 五、“告别算数司法”? 六、为什么许霆“并不太坏” 第七章 法律控制的范围——发送“黄色短信”入刑律与“反通奸法”被废除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一条不现实的司法解释 三、对司法解释的再解释 四、通奸何以无罪 五、古代社会对通奸的法律控制 六、社会控制与法律控制的互动 七、对犯罪构成理论的质疑 附:关于法律控制的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