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语言与法律(司法领域的语言学研究)/当代语言学丛书

语言与法律(司法领域的语言学研究)/当代语言学丛书

  • 字数: 183
  • 出版社: 上海外教
  • 作者: 吴伟平著
  • 商品条码: 7810805398
  • 版次: 1
  • 页数: 205
  • 出版年份: 2002
  • 印次: 2
定价:¥1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吴伟平,1956年生于粤东。1980年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1983年获中山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85年赴美。1992年获乔治城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华盛顿应用语言学中心任研究员,旅美期间曾创办并主编中山大学校友会会刊“华府康乐园”。1999年应聘赴港,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研习所所长。研究兴趣包括语言与法律、语言教学、语言水平测试、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在学术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和宣读论文共三十余篇。
目录
前言 第1章 学科的形成和现状 1.1 与语言有关的案例:麦当劳、死刑犯与水产批发商 1.2 法律语言学:狭义与广义 1.3 学科的形成 1.4 学科的现状 1.5 关于本学科任务的讨论 第2章 学科分类 2.1 生活中的分类和学科分类 2.2 案例与学科导航图 2.3 边缘学科的分类法 2.4 以研究对象为纲的分类法 2.4.1 口语研究 2.4.2 书面语研究 2.4.3 双语研究 第3章 口语研究之一:法律语音学和语音识别 3.1 口语研究中的中外之别 3.2 法律语音学有关概念 3.3 案例研究:修理工、强奸犯和绑匪 3.4 关于语音识别的研究 3.5 语音识别的局限:从DNA到脚步声 第4章 口语研究之二:司法语言 4.1 司法程序与聋哑人受审 4.2 司法执法过程中的口头用语 4.2.1 法官判案 4.2.2 给陪审团的指示 4.2.3 证人用语 4.3 口语笔录 4.3.1 笔录的忠实性 4.3.2 笔录的难点与局限 4.3.3 笔录的整理 第5章 口语研究之三:录音会话分析 5.1 录音会话研究的背景、种类和目的 5.2 会话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5.3 语言与语境、鸡与素鸡 5.4 录音会话研究案例实录 5.4.1 受贿的语言行为 5.4.2 洗钱案中“龙虾”与“虾”的对话 5.4.3 毒品案的语言现象 5.5 口语研究小结 第6章 书面语研究之一:立法语言 6.1 法典、法律条文和政府公文 6.2 书面语案例:“灰豹”状告美国卫生部长 6.3 关于法律语言的研究 6.4 法律语言简明化 6.5 中外有关法律语言研究的异同 第7章 书面语研究之二:准法律文字 7.1 行业官僚语言:房地产佣金纠纷 7.2 商标法:旅馆业的律师信 7.3 产品标签与文字警告 7.3.1 关于警告的要求 7.3.2 理解难求:人与门的比喻 7.3.3 香烟盒上的警告 7.3.4 没有警告的代价:880万美元 7.4 准法律文字的研究 第8章 书面语研究之三:笔迹学及书面语研究其他分支 8.1 书面语研究中的有关概念 8.2 关于笔迹学的研究 8.3 可疑文件鉴定常用技术 8.4 与书面语研究有关的案例 8.4.1 中国湖北绑匪疑犯留字案 8.4.2 美国聋哑人与车行经纪人的官司 8.4.3 一级谋杀案:美国白人巡警被杀始末 8.5 书面语研究小结 第9章 双语研究之一:必要性及分析方法 9.1 自成一体的必要性 9.1.1 语言与文化特征 9.1.2 分析方法的独特性 9.2 双语研究中的书面语和口语 9.3 双语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9.4 双语语言证据的难点 9.5 从高科技窃密案看司法界的跨文化交际 9.6 双语、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关系 第10章 双语研究之二:法庭翻译 10.1 会议口译、陪同口译与法庭口译 10.2 法庭翻译面面观 10.2.1 学者看法庭翻译 10.2.2 译者的角度 10.2.3 法庭的困扰 10.3 译员资格测试与有关组织 10.4 法庭翻译案例:三个月的牢狱之灾 第11章 双语研究之三:语言证据和文化框架 11.1 语言证据中的双语现象 11.2 双语语言证据给司法程序带来的问题 11.3 语言交流中的文化框架 11.3.1 言语行为的主要因素 11.3.2 文化因素解剖 11.3.3 关于文化框架的三大特点 11.4 文化框架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 11.5 双语研究小结 第12章 法律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12.1 研究方法与分类法 12.2 书面语常用研究方法 12.3 口语研究中有关分析 12.4 双语研究的独特方法 12.5 关于常用研究方法的讨论 第13章 法律语言学家的酸甜苦辣 13.1 法律语言学与法律语言学家 13.2 法律语言学家众生相 13.3 法律语言学家面面观 13.3.1 酸甜苦辣 13.3.2 社会职责 13.3.3 学术研究 13.3.4 知识结构 13.3.5 证人须知 13.3.6 专业操守 13.4 法律语言学家的可为与不可为 参考书目 重点案例索引 插图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