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名山风景研究(武当山的山水植物建筑)

中国名山风景研究(武当山的山水植物建筑)

  • 字数: 260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李慧//王向荣|责编:杜洁//兰丽婷
  • 商品条码: 97871122450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5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借由对武当山“山 水·植物·建筑”的研究,提 出对中国名山风景的研究 框架。在系统分析地理区 位、自然条件、形成发展 的基础上,明确“山水”“植 物”“建筑”为武当山风景研 究的主要内容,并力图从 “宏观布局—中观选址— 微观组织”的多层次视角 分析“山水”“植物”“建筑” 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通 过宏观语境、中观构成、 微观组织的多尺度、综合 性的研究来组织这本书, 建立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 秩序性关联,希望能够使 中国名山风景的研究更加 清晰明了。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中国名山风景的研究价值与进展 1.1 中国名山风景的价值 1.1.1 每一座名山都是自然的产物 1.1.2 每一座名山都是历史的积淀 1.1.3 每一座名山都是文化的载体 1.2 中国名山风景的研究进展 1.2.1 古代中国名山风景的研究 1.2.2 近现代中国名山风景的研究 1.2.3 佛、道名山风景的研究 1.3 为什么研究中国名山风景 1.3.1 为什么从地域角度研究名山风景? 1.3.2 为什么研究道教名山? 1.3.3 为什么研究武当山? 1.3.4 武当山风景体系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2章 地理与条件——武当山风景营建的自然地理 2.1 地理区位 2.1.1 国土尺度上的地理区位 2.1.2 区域尺度上的地理区位 2.1.3 研究范围 2.2 自然条件 2.2.1 地质地貌 2.2.2 水文 2.2.3 气候 2.2.4 土壤 2.2.5 植被 第3章 人文与历史——武当山景观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3.1 中国名山发展概述 3.2 中国道教与道教名山 3.2.1 道教起源与发展 3.2.2 道教的宗教信仰 3.2.3 道教的神仙体系 3.2.4 道教的理想仙境 3.2.5 道教的管理制度 3.2.6 道教的环境特征 3.3 武当道教的渊源和发展历程 3.3.1 武当山文化积淀与历史变迁 3.3.2 武当道教的思想渊源 3.3.3 武当道教的发展历程 3.4 武当山景观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3.4.1 武当山的初建——阶段Ⅰ:唐代以前(959年以前) 3.4.2 武当山的发展——阶段Ⅱ:宋元时期(960~1367年) 3.4.3 武当山的鼎盛——阶段Ⅲ:明朝大兴(1368~1644年) 3.4.4 武当山的衰败——阶段Ⅳ:清至民国(1645~1948年) 3.4.5 武当山的新发展——阶段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至今) 3.5 武当山风景发展的影响因素 3.5.1 自然地理 3.5.2 政治因素 3.5.3 宗教意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