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公众学习通胀预期形成与最优货币政策研究

公众学习通胀预期形成与最优货币政策研究

  • 字数: 24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卞志村
  • 商品条码: 97870101535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7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卞志村编著的《公众学习通胀预期形成与最优货 币政策研究》基于公众学习视角,介绍有关通胀预期 形成机制的历史沿革与最新进展,并系统研究其与货 币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从中央银行的信息披露 与大众媒体的信息披露两方面展开对公众通胀预期形 成机理的研究,构建相应的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分析 。第二,分别从粘性价格和包含粘性价格与粘性信息 的双粘性框架入手,深入分析通胀预期在我国通货膨 胀短期动态机制中的作用,并据此提出防通胀建议。 第三,构建具有经济金融信息预测能力的金融形势指 数,将其分别引入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工具 并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剖析非线性价格型工具的作 用。最后,在新凯恩斯框架内,分别从理性预期和适 应性学习入手,通过动态模拟分析甄别出适合我国国 情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本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 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机理及其政策含义,丰富和完善 货币经济理论,也有利于指导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 践,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作者简介
卞志村,男,江苏高邮人,经济学博士,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江苏省金融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共江苏省委决策咨询专家,入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已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转型期货币政策规则研究》《金融学》等著作及教材1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 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2项。曾荣获第十届(2015)“江苏青年五四奖章”、第三届(2007)“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江苏省第九届(2005)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第十届(2007)和十一届(2011)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第十三届(2014)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通胀预期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公众学爿视角下的通胀预期形成机制 第三节 不同框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 第二章 公众学习、央行信息披露与通胀预期形成 第一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央行信息披露对通胀预期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通胀预期和央行信息披露的量化 第四节 基于SVAR模型的我国通胀预期形成机制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 公众学习、媒体信息披露与通胀预期形成 第一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通胀预期的衡量 第三节 媒体信息披露对通胀预期形成的影响 第四节 媒体信息披露对通胀预期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四章 粘性价格、粘性信息与我国通货膨胀短期动态机制 第一节 通货膨胀短期动态机制分析:基于粘性价格框架 第二节 通货膨胀短期动态机制分析:基于双粘性框架 第五章 引入金融形势指数的我国最优货币政策 第一节 金融形势指数与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国的检验 第二节 金融形势指数与非线性泰勒规则在中国的检验 第六章 完美学习、理性预期与我国最优货币政策 第一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推导 第三节 货币政策模拟 第四节 敏感性分析 第五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七章 适应性学习、通胀预期形成与我国最优货币政策 第一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模型的建立 第三节 货币政策模拟 第四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