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路径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系列丛书

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路径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系列丛书

  • 字数: 363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李成旺|总主编:艾四林
  • 商品条码: 97870101826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8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围绕历史一自由问题思考结 晶的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重 要标志。李成旺著的《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路径研究》 基于思想比较的视角、文本解读的方法以及历史生成 的维度,从多重视阈诠释与再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 成路径与逻辑。其一,在对传统西方五种代表性历史 哲学范式予以系统探赜的基础上,从物质生产实践对 人类历史展开的基础和前提意义出发,揭示了历史唯 物主义的超越路径及其历史观变革的实质;其二,在 深入解读作为传统西方自由观代表的基督教和康德哲 学自由观及其理路的基础上,从现实社会关系合理化 的角度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变革的要义;其三 ,在梳理考察传统西方哲学“逻辑在先”思维方式的 生成历程及其理论困境的基础上,从现实物质生产过 程运行机制的视角,呈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深层思维 方式上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本书的研究对于彰显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本真智慧、活的灵魂及其走向当代的方 法论启示,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李成旺,1970年10月生,河北平山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系列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市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副秘书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杂志副主编。199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8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2013年入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与传统西方哲学等教学和研究。出版学术专著《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本学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并在《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现代哲学》《学术月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等文摘类刊物全文或摘要转载30余篇次。
目录
三、马克思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逻辑悖谬的消弭及其 新世界观的出场 第八章 何谓“理性”?“理性”何为? ——在比较视闽中呈现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新理性的价值意 一、对“何谓理性”的自觉追问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二、哲学史上解读“何谓理性”的五种视角及其实质 三、多维度考察“理性”内涵的当代启示意义 第九章 历史唯物主义所面临的双重历史评价及回应 一、历史唯物主义产生深刻影响与积极评价的深层根源 二、历史唯物主义所面临的挑战与消极评价 三、回应历史唯物主义消极评价的几点思考 第十章 当代视阈下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创新路径探析 一、当前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所面对的挑战和突出问题 二、从社会发展规律的复杂性阐明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 原理的必要性 三、诉诸思想比较视阈和文本内在理路的诠释来呈现历史 唯物主义本真精神 第十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价值实现与中国共产党持续保持凝聚力的 路径选择 一、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共产党凝聚力与感召力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国共产党凝聚力的现实依据 三、应对现实挑战:中国共产党持续保持凝聚力的路径选择 第十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当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的特点分析 与超越路径 一、主体意识的形成条件与社会作用 二、当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的基本特征 三、实现当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不断超越的路径分析 第十三章 影响当代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三种前提性因素考察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视角 一、关于文化内涵的再解读与影响文化价值取向的前提性因素 二、政治改革环境与文化价值取向中自由维度的彰显 三、市场经济发展与文化价值取向中创造性维度的生成 四、当代社会变迁与文化价值取向中多元开放维度的出场 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智慧在实践中向未来敞开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