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歌谣与中国文学的审美革新--以20世纪早期歌谣运动为中心

歌谣与中国文学的审美革新--以20世纪早期歌谣运动为中心

  • 字数: 262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曹成竹
  • 商品条码: 97870102124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0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4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百年历程中,歌谣运动是一个十分 特殊的个案。首先,它是知识分子“到民间去”的颠覆传 统、构建新兴文化的创举;同时,还代表着他们平民文艺 的审美趣味转向和建立“民族的诗”的新文学理想;此外 ,歌谣运动又是他们抵御西方大潮冲击、坚守文化身份的 立场表现,是介于西方理念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平衡之选。 可以说,歌谣运动凸显出中国语境下文艺审美现代转型的 典型特质,它以文学和文化秩序的重构为起点,以西风美 雨中的求诸本土为策略,以面向现代的价值启蒙为指向, 在审美自律理想与现实主义关怀的矛盾张力中进行着探索 与尝试。如何发掘、呈现和阐释这些意义,如何运用恰当 的理论方法展示出歌谣运动折射的中国文学美学现代探索 初期的复杂性与艰难性,如何跳出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 科视野,从更加宏观的文化视角对这次运动的始末和贡献 做出评析,是本研究试图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
...
目录
序 引 论:中国文学美学的现代转型与“跨语境”的歌谣 第一章 回望乡野民间:作为起点的“歌谣运动 第一节 “歌谣运动”始末及名称 第二节 “歌谣”还是“民歌”:本土资源的现代激活 第二章 从庙堂到江湖:关于歌谣的文化共同体 第一节 作为歌谣运动主体的五四知识分子 第二节 “歌谣共同体”的身份认同 第三章 “理”失求诸野:歌谣与新兴审美经验 第一节 “人”与“民”的审美建构 第二节 “身体”的审美解放 第三节 “地方”与“乡土”的审美乡愁 第四章 真诗在民间:歌谣与新文学范本 第一节 新文学范本的探索之路 第二节 周作人:歌谣文艺价值的旁观者 第三节 “天才的”还是“民众的”:歌谣的归属之争 第五章 无声之惊雷:歌谣运动的余音回响 第一节 歌谣运动与文人实践——以鲁迅为个案 第二节 歌谣运动与文学现象 第三节 歌谣运动与文学语言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