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水江学研究(3)/贵州大学学报特色栏目文丛

清水江学研究(3)/贵州大学学报特色栏目文丛

  • 字数: 630
  •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
  • 作者: 编者:杨军昌|责编:舒松
  • 商品条码: 97875660176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13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清水江流域是贵州省内自然灾害较多、影响较严 重的地区之一。加之又是苗侗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 故历代自然灾害对清水江流域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关系 都产生着重要影响。由于清水江文书可为地方志提供 更加具体的材料补充和事实对证,因此,清水江文书 对自然灾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目前, 学界对如何利用清水江文书展开自然灾害问题研究的 工作尚未真正开始。《清水江学研究(3)》包含了理论 视角、文书整理、土地经营、家族宗族、社会生活、 营林植造与木商经济、纠纷调处和环境保护等内容。
作者简介
杨军昌(1963一 ),侗族,教授、博士,贵州省省管专家、黔灵学者,贵州省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民族道德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口学会、老年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区域人口学、民族文化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规划课题2项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民族人口与区域发展研究》《西南山地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研究》等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主编有《人口·社会·法制研究》《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民族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等集刊、丛书、文集多种。科研成果曾获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老年学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以及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目录
理论视角 方法与路径:清水江文书整理研究的实践与反思 清水江文书:中国文书研究的新视野 清水江文书概念考析 清水江流域林业碑刻的主体属性及其民族特色 文书整理 清水江文书的历史真实性考证 民间契约文书立契时间逢闰月书写格式述略——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 土地经营 清水江文书中的林业生产:侧重方法论及林农生产的视角——清至民国西南内地边疆侗苗地区土地关系研究之一 清水江林契反映的“股权”属性及林地权样态——清至民国西南内地边疆侗苗地区土地关系研究之二 中国民族地区的土地买卖与地权分配的清水江模式——清至民国西南内地边疆侗苗地区土地关系研究之三 民国前期清水江流域田地价格研究 家族宗族 清代黔东南亮寨龙氏土司家族的发展与演变 清代以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士绅宗族的建构历程——以贵州清水江下游地坌彭氏宗族为个案的研究 清水江流域宗族在婚姻关系中的作用考察——以天柱县婚书为例 社会生活 从清水江文书看清代清水江中下游外来移民“人住权”的取得——岑梧“镇寨”文书解读 清水江文书中的国军私人生活考察——以龙令钦、龙令宏为例 立碑树德:清代清水江地区少数民族妇女的公益事业及其表达 规制与教化:清水江文书的社会教育内容探析 从族谱看清代以降清水江下游民众的择业意识 失序与再造:咸同兵燹与清水江流域地方社会秩序的重建 祠堂礼制与人群阶序:清水江下游的乡村社会 营林植造与木商经济 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育苗法类型及其影响研究 清水江林业契约中的采伐权:规范及其实践 试论清水江木商文化 清代民国时期清水江漂流木植清赎问题研究 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与木材贸易研究的思考——清水江文书·林契研究之一 明代贵州及清水江流域的“皇木采办”与木材贸易——清水江文书·林契研究之二 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制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清水江文书·林契研究之三 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下游地区的无息借贷——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 纠纷调处 好讼与无讼:清代清水江下游两种不同权利纠纷解决机制下的区域社会 从证据学视角看清水江文书的功能与价值 清水江地区“争江案”史料考辨——以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争江奏疏史料为研究线索 鸣神与鸣官:清代清水江流域民间纠纷多元解决机制试探 清水江文书中的诉讼及其交易习惯 环境保护 “清水江文书”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启示 木材与运输:清水江人工营林之“洪道”研究——以锦屏县文斗苗寨的考察为中心 清代清水江流域自然灾害初探——以清水江文书和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