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公共艺术哲学

公共艺术哲学

  • 字数: 0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马钦忠
  • 商品条码: 9787112177578
  • 版次: 1
  • 开本: 20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三个方面梳理公共艺术的基本问题,为在中国新兴的这一学科提供思想基础。 第一方面,身体、空间、环境中的公共艺术; 第二方面,传统、城市社会、空间生产中的公共艺术; 第三方面,社区、个人及未来成长中的公共艺术。 环境中的精神生长是奠定在身体感知和体验之中;扎根于身体为中心的空间及环境是公共艺术的不可取代的基本作用。 空间生产中,公共艺术作为传承载体和符号表征,在城市社会中发挥着唯一性作用;本书指出这一作用的过程、方法及节点内涵。 公共艺术介入社区的核心在于对个人的公共性和未来性的塑造。本书指出这一过程的具体方法以及顶层制度设计的一般结构。
目录
绪论:建立中国公共艺术理论的专属概念系统 第一编 公共艺术给予城市什么 第一章 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价值的构成 一、公共艺术是讲述城市公共空间梦想的工具 二、公共空间之性:共存、分享、宽容的“唤醒”和“开启” 三、超越个人之上的“公共领域”是公共艺术公共性的基石 四、公共艺术体现的公共精神 五、关于以上论述的例证说明 第二章 公共艺术的“元价值”介入城市公共空间 一、城市发展的“景观社会”与公共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二、元价值的理论建构 三、元价值探索的三条途径 四、实践中的元价值的社会植入 第三章 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人类学意义 一、公共艺术的供给:经济学的正外部性问题 二、公共物品的作用:建造灵魂的房子 三、如何享用公共物品 四、公共艺术对个体的未来性塑造 第四章 20世纪的公共雕塑:阅读主体和时间展开的空间理念 一、撤除了底座的雕塑,从建筑摆放物成为建设物自身 二、“我”与“是我”的空间阅读 三、场景地形学与反纪念碑 第二编 从思考城市到空间美学生产 第五章 从空想到实践:公共艺术的空间美学生产 一、想城:空间景观的哲学观 二、读城:当代语境的空间美学取向 三、置身于城:公共空间生产的美学实质 四、建城:公共艺术置入公共空间的历程 第六章 论场所与恋地情结 一、恋地与恋城的理由 二、恋地情结的想象性和场所的魅力源 三、神的城市和人的精神镜式:初始性质的公共艺术的“恋地”塑造 第七章 公共艺术呈现的身体城市 一、身体与城市空间形态 二、身体的第二习性与身体美学记忆及空间形态 三、情境意图与身体空间的公共艺术 第三编 城市社会价值的源发 第八章 社区与公共艺术:城市社会的价值源发地 一、空间行为和空间感知:空间的偏好性编辑 二、社区生活与心理构成:空间的价值源发地 第九章 纪念场所:传统与未来价值观生产 一、纪念场所嫁接过去与未来的价值观传递的基本原则 二、欧美国家传统的纪念性场所的生产:诗意景观和碑铭纪念 三、警惕纪念碑权力造假及塑造的民族主义危害 第十章 纪念碑与城市主体发展的四个历程 一、神的城市与纪念碑 二、英雄的城市与纪念碑 三、人民的城市与纪念碑 四、公民的城市与纪念碑 五、各个阶段的公共精神的性质和空间形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