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 字数: 500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程茂吉//陶修华|责编:许进
  • 商品条码: 97875641986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6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18章,第一 章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涉及 空间规划的体系架构的演进 情况,从历史经验的视角为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提 出总结相应的经验,理清空 间规划的体系和重点与所处 时代国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 使命,以及采取的相应的治 理体系的关系。第二章介绍 了国家作出改革空间规划体 系的决策背景和重要政策, 并对新建立的空间规划体系 和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 主要任务和技术要求作了详 细解读。第三章介绍了编制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遵循的 基本技术条件和开展“双评 估”的任务思路,明确开展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技术基 础。第四章阐述了如何开展 市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 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 ,作为进行“三线”划定和空 间布局的重要基础支撑。第 五章介绍了如何科学合理确 定市县的主导功能、发展定 位和发展愿景,如何制定可 行的空间发展战略和区域协 调策略。第六章结合国家规 划编制指南要求,介绍了如 何确定本市县的规划控制指 标体系和如何分解传导到下 一级规划。第七章讲述了如 何科学确定市县保护利用修 复总体空间格局,并具体对 如何划定“三线”、加强“三 线”之间的协调进行指导。 第八、第九章主要就如何进 行生态、农业和耕地的保护 管控进行详细讲解。第十章 对如何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 界,科学设计城镇空间布局 和城镇体系、产业布局等要 求进行梳理,第十一到十四 章分别就总体规划阶段的综 合交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 和特色风貌塑造、住房和公 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 和综合防灾规划等内容提出 规划任务和技术重点的要求 。第十五章阐述了生态修复 和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思路 、任务,重点提出了引导性 要求。第十六章就市县国土 空间总体规划的实施时序和 主要政策手段展开分析。第 十七章就市县国土空间总体 规划的成果内容和形式进行 了讲解。第十八章就市县国 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报批公示 要求进行了详细梳理。本书 可供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和建 设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 ,也可供各级国土空间规划 与建设的管理人员参考,亦 可作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 建设专业教学的参考书。
目录
1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历史逻辑 1.1 以以项目落地为导向的城市规划为主导的阶段(1949—1978年) 1.1.1 城市规划的建立和波折——城市规划和发展规划的同频共振 1.1.2 配合农业生产为核心任务的土地利用规划的萌芽 1.2 增长导向与耕地保护并行的两规主导阶段(1979—2005年) 1.2.1 以增长和建设为重心的城市规划的恢复发展 1.2.2 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目标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2.3 生态要素和生态空间管控制度的逐步建立 1.3 竞相突出全域空间管制的多规并存阶段(2006—2013年) 1.3.1 城市规划由城镇转向区域管控的探索 1.3.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范化 1.3.3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提出和编制 1.3.4 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管控的刚性化 1.3.5 多规并存的矛盾 1.4 生态文明思想导向下的多规合一探索阶段(2013年—至今) 1.4.1 发展理念的转变和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 1.4.2 城乡规划建设指导思想的转变 1.4.3 “多规合一”的试点和探索 2 我国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2.1 国内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经验 2.1.1 美国的空间规划体系 2.1.2 加拿大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2.1.3 日本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2.1.4 法国的空间规划体系 2.1.5 我国台湾地区空间规划体系 2.1.6 国内外经验的启示 2.2 “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2.3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2.3.1 市和县的建制 2.3.2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3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条件 3.1 技术约定 3.2 基础资料准备 3.3 重点地区和部门调研 3.4 基期用地底数底图 3.4.1 “三调”工作分类与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衔接 3.4.2 “三调”用地分类的细化工作 3.4.3 叠加审批管理数据 3.4.4 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表 3.5 现行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和灾害风险评估 3.5.1 现行空间规划实施评估 3.5.2 灾害风险评估 3.6 上位和相关规划解读 4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4.1 评价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4.1.1 术语与定义 4.1.2 评价的主要任务 4.1.3 评价目的 4.1.4 评价原则 4.2 评价的技术思路 4.3 评价的资料需求 4.4 评价技术过程 4.4.1 本底评价 4.4.2 承载规模评价 4.4.3 现状问题和风险 4.4.4 潜力分析 4.5 “双评价”成果的运用 5 市县发展目标和发展愿景 5.1 城市性质 5.1.1 定义 5.1.2 城市性质的确定 5.2 城市职能 5.2.1 定义和概念 5.2.2 城市职能分类研究 5.3 发展目标和发展愿景 5.4 发展战略 5.5 区域协调 6 保护与开发利用目标控制 7 市域空间保护利用总体布局 8 生态空间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9 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 10 城镇发展格局与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11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2 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特色塑造 13 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4 市政设施和城市安全规划 15 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 16 规划实施时序和保障 17 规划成果构成与内容框架 18 规划编制工作组织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