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平衡(从古罗马到今日美国的大国兴衰)

平衡(从古罗马到今日美国的大国兴衰)

  • 字数: 230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美)格伦·哈伯德//蒂姆·凯恩|译者:
  • 商品条码: 978750865324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3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平衡(从古罗马到今日美国的大国兴衰)》 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格伦·哈伯德、蒂姆·凯恩两 位经济学家解释了经济失衡导致国家衰亡的原因。 从古罗马帝国、中国明朝、奥斯曼帝国到西班牙 帝国,一个个世界大国以当时最强大的经济、政治和 军事力量巍然屹立于世界之巅,稳居霸主之位,结果 到后来却纷纷土崩瓦解,只留唏嘘嗟叹。这些大国灭 亡的根源何在? 保罗·肯尼迪的《大国兴衰》一书问世25年之后 ,经济学家格伦·哈伯德和蒂姆·凯恩犀利全面地探 究那些历史上的大国不胜经济失衡的重负而纷纷解体 的原因。本书引入新的、深刻的经济实力测算法,剖 析了大英帝国的胜利与失误、加利福尼亚的悖论、古 罗马衰落的漫长历程及日本增长模式的局限性。最重 要的是,哈伯特和凯恩将21世纪的美国与这些衰落的 大国进行比较,鞭策美国有效地解决财政失衡、赤字 高企的实际问题。如果不重新实现经济和政治的平衡 ,他们发出警告:美国必然重蹈那些大国的覆辙,走 向衰亡。
作者简介
蒂姆·凯恩,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哈德逊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和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高级经济学家,1990~1995年担任美国空军情报官。 格伦·哈伯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院长,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
精彩导读
现在,经济学家通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不仅形 成了一些新理论,还证实或驳斥了一些既有理论。他 们这番剥洋葱式的探索取得了进步,有两篇论文为证 ,文中列举了当时经济增长的最新事实。1957年,尼 古拉斯·卡尔多发表了一篇论文,列举了资本、劳动 力和产出之间关系的6条程式化事实,在经济学界一 举成名。大家都知道这些观点大体上是对的,但至于 为什么对就不得而知了。这等于为经济学界制定了一 张研究日程表,是对伊格菜西亚斯言论的一种挑战。 50年后,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查尔斯·琼斯和保罗· 罗默联名发表论文,列举了6条新的卡尔多程式化事 实。原来的卡尔多程式化事实主要涉及劳动力、资本 等有形投入及其相对比率,而新的卡尔多程式化事实 则涉及市场规模、长期加速、制度多样性和人力资本 等无形投入。 增长经济学在20世纪末的一个伟大发现是,大部 分的国民收入增长不是靠缓慢慎重地增加资本和劳动 力这样的实物投资实现的。我们造一座桥,如果加倍 使用钢铁,桥就会加倍牢固,但经济中的逻辑却不是 这样的。如果工人的人数加倍,投资额加倍,一个国 家可能轻而易举地实现3倍的产出。著名的索罗方程 用了一个术语来说明这种无法解释的剩余增长,在大 多数教科书中,这个术语仍被称作“技术”,但实际 上这个词只是“无知”的委婉说法罢了。伊格莱西亚 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平心而论,比起20世纪60年 代末,我们现在对技术是如何发明的有了更多的认识 。人的大脑产生了很多科学思想,因此人力资本、教 育和医疗很重要;社会资本推崇知识,组织资本促进 合作,两者的重要性自不必说。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们 用辛勤的双手创造了技术。 想知道为什么一些时事评论员喜欢把增长称作谜 ,其实一点儿也不难,因为讲的人太多了。促使增长 的潜在因果变量太多,而用相应数据来进行的个案研 究又太少,所以很难用数学计算的方法来确定根本原 因。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相信自己知道增长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中,达伦 ·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鲁滨逊认为,所有这些变量 的基础是制度。阿西莫格鲁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开玩笑 说,书名本该叫“为什么国家会发展”,但要想成为 畅销书,这个名字还不够吸引人。该书是几十年高水 平学术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可以把它当作解读国家 衰落的通俗读物,但追赶性增长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制度的重要性同样能解释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增长, 即领先国家或大国的增长。 阿西莫格鲁、鲁滨逊主张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这个主张可以说很大,也可以说很小。说它是小主 张,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值得争论的地方,所有人都同 意,财产权、工作制度、市场自由等社会经济制度是 决定相对繁荣和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如果我 们说经济制度能百分之百地决定相对繁荣和增长,那 名著《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并 不同意我们的观点,他认为对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 济差异,制度也许要承担50%的责任。小主张已经是 共识,大主张才是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 经济增长类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商业扩张, 比如开辟一条新的贸易路线。根据经济历史学家乔尔 ·莫基尔的分类,这种增长所带来的劳动分工被称为 斯密式增长,是以亚当·斯密的名字命名的。莫基尔 还定义了另一种由规模效应带动的增长,但这种增长 方式与斯密式增长很相似,我们在这里不对两者进行 区分。第二种是投资,或称为索罗式增长,以罗伯特 ·索罗的名字命名。这种增长是把收入从消费转向耐 用设备,从而增加产出。创新型增长,有人称其为技 术,还有人简单地叫它“观念”。这种增长最容易解 释:有好的工具就容易创收。第三种增长叫作熊彼特 式增长,是以约瑟夫-熊彼特的名字命名的。 P40-41
目录
第1章 大国的兴衰 财政悬崖007 福利泡沫010 民主的悖论013 阅读路线图016 第2章 大国的经济 国家的真正财富是什么?024 经济的显微镜与望远镜029 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034 经济为什么会增长?039 经济实力是军事实力的基础043 这次不一样!045 对经济增长的误读047 计算一国经济实力的公式049 大国衰落的根本原因054 用行为经济学解释衰落论056 第3章 经济行为与制度 人的行为究竟有多理性?065 社会规范与国家身份068 延迟满足能力与损失厌恶心理072 制度的改革与乔丹的成功076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079 大国失衡的行为模板083 第4章 罗马帝国的衰亡 古罗马经济简史091 政治制度驱动经济增长093 古罗马衰亡的种种证据099 罗马经济的转折点——图拉真时期103 通胀之殇——塞维鲁王期106 计划经济体制——戴克里先时期112 罗马军队的“集体行动”问题114 第5章 古代中国的衰落 孔子倡导的治国之道120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创新123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故事126 政治制度的致命缺陷130 第6章 日落西班牙 为扩张版图而付出惨重代价137 超级大国梦的破灭139 债务危机导致帝国破产141 消极的产权制度阻碍了创新145 集权政策产生的挤出效应148 第7章 奥斯曼帝国的终结 多元化与精英制度155 保守的政治与军队制度扼杀了经济活力158 税收制度引发严重的财政问题160 改革为时已晚162 第8章 日本的困境 从幕府统治到明治维新169 亚洲奇迹与“失去的十年”173 日本需要一个“新棋局”176 第9章 英国的相对衰落 英国崛起的历史186 亚当·斯密的预言189 英国的未来193 第10章 欧元区的危机 经济模式与经济增长率201 欧元区的优势与风险203 欧元区危机就是欧元危机吗?206 欧债危机的根本解决之道209 圣诞幽灵即将出现213 第11章 加利福尼亚的赤字问题 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创新能力221 政府的枷锁——市政债券和养老金224 愈演愈烈的财政矛盾227 明显失衡的政治制度230 任职期限和时间偏好的冲突233 不公正的选区划分导致政治极化235 加州的未来在于改革和试错237 第12章 美国的窘境 日渐式微的联邦制244 无处不在的极化现象247 站在财政悬崖边缘的联邦政府253 福利计划引爆美国债务危机255 美国政治所面临的囚徒困境259 竞选财务制度改革未能解决政治极化问题261 第13章 大国的未来 大国衰亡的历史教训272 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展望276 寻找最佳的经济发展政策279 对民主的质疑282 财政改革的道路漫长崎岖285 美国的第28条宪法修正案288 美国不会衰落29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