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运河名物与区域文化考论/淮上文丛

运河名物与区域文化考论/淮上文丛

  • 字数: 30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顾建国
  • 商品条码: 978754264710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9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顾建国编著的这本《运河名物与区域文化考论》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大运河的历时性称谓及其伴生的 名物 文化。作者立足于大运河申遗与保护的这一现实需求 ,从历史地理 学、人文地理学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切入,运用田野 调查和文史互证 等方法,对大运河的名物及其沿线区域的人文生态, 进行了深入的考 察,厘清了河段异称、名物生成和风物变迁等一些最 基本的问题,并 以著名文人运河行旅的实例,对这条历史文化长河的 风貌,进行了具 体的比较观照与情景的生动呈现。
作者简介
顾建国,1959年8月出生,江苏淮阴人。1984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9月至1987年8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研修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并做专题研究。2006年6月,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文学。曾在《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学术版)、《社会科学家》、《学术论坛》、《中国典籍与文化》、《贵州社会科学》、《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唐都学刊》、《古典文学知识》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著有专著《张九龄年谱》。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大运河称谓历时考 第一节 “大运河”称谓溯源 一、“大运河”的始称与通称 二、“大运河”的区段称谓及其来历 第二节 大运河异名考 一、通济渠的异称 二、邗沟的异称 三、江南河的异称 四、永济渠的异称 第二章 大运河伴生地名考 第一节 运河水口考 一、邗沟入淮口——末口 二、泗水入淮口——淮泗口,大、小清口 三、沟通黄、淮两大河的水口——汴口 四、控扼汴路、襟带梁宋的要地——埔口 第二节 消逝名镇考 一、襟带淮浒的冲要——角城 二、相传久远的甘罗城 三、名将旧里——淮阴故城与韩信城 第三章 大运河区域名人考 第一节 运河开通前的人物 一、淮、泗流域名人与水文化的生成和发展 二、江南水利文明的起源与吴、越的北向开拓 三、运河流域名人效应的缘起与影响 第二节 运河开通后的人物 一、杭州名人与运河 二、苏州名人与运河 三、扬州名人与运河 四、淮安名人与运河 五、北士南迁与南士北迁 第四章 大运河沿岸风物考 第一节 著名的自然及人文景观 一、瓜洲渡 二、高曼寺 三、文峰塔 四、琼花观 五、邵伯埭和邵伯湖 六、盂城驿和高邮湖 七、射阳湖 八、高家堰与清江闸 第二节 民情风俗 一、军旅之风与淮扬风习 二、商业文化与淮扬风习 第五章 大运河纪行诗文考 第一节 通济渠和古邗沟纪行诗文考述 一、对汴河(通济渠)、邗沟(淮扬运河)行程及其景况的描述 1.汴河 2.邗沟 二、行进在隋河路上的历史感慨 1.对隋炀帝滥用民力开河漫游的历史批判 2.借古讽今、针贬时弊 3.感慨隋河风物的沧桑巨变 三、对运河沿线景观的生动呈现 1.临淮与泗州 2.盱眙与洪泽 3.淮阴与楚州 第二节 京杭运河行旅诗文考述 一、宋末元初,京杭行旅的文学轨迹 1.文天祥的运河之旅 2.陈孚的运河之旅 二、明、清时期,京杭运河的纪行诗文 1.杨士奇的运河之旅 2.康熙、乾隆君臣的运河之旅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