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基于资产专用性的物流集群间协同模式与机制/中国经济发展系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

基于资产专用性的物流集群间协同模式与机制/中国经济发展系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

  • 字数: 220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作者: 李喆|责编:何宁
  • 商品条码: 97875218109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9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首先,本书系统地对国内外与区域物流及资产专 用性相关的系列理论进行了回顾,并对组织协同、区 域物流、物流产业集群、物流资产和资产专用性五个 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归纳了现有理论 和文献的研究成果和主要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 研究的概念框架,提出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物流 资产专用性程度测度方法;详细阐述了物流产业集群 的内涵及特征;并对基于资产专用性的物流产业集群 间的协同含义、目标和环境进行了界定。 其次,本书在概念框架基础上,以协同学、交易 成本及资产专用性理论为主要研究依据,从协同逻 辑、协同模式和协同机制三个层面构建了研究的主体 理论框架。这三个层面分别包括:在协同逻辑层面, 本书从资源要素的角度入手,探讨基于一般类型资源 要素物流体系的协同逻辑,进而讨论基于资产专用性 的物流产业集群间的协同逻辑;在协同模式层面,本 书主要对协同主体、协同元素、协同动因、势力范, 围判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定义,并运用数学模型进行 了定量分析,结合了协同元素的四种关系类型,构建 了基于不同程度物流资产专用性的协同模式三维空间 模型,并对各模式的特点以及适用环境、条件及范围 分别展开了详细阐述;在协同机制层面,本书根据基 于资产专用性的物流产业集群间协同的特点,构建了 以契约、信任和政府扶持与监管三类机制为核心的协 同机制,并对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惩罚机制三 种子机制的运作进行基于数理模型的分别论述。该部 分通过对机制作用时间及阶段的划分,并结合两类机 制产生来源的不同,将基于专用性资产的物流集群间 协同机制的类型与适用时机分类,为相关部门及组织 在现实中的应用提供了战略思路及决策支持。 最后,本书基于构建的理论框架及模型,选取湖 北省冷链物流网络及节点作为研究的对象,对现有各 专用性冷链物流枢纽节点势力及整体网络属性所对应 的区域枢纽优势度、区域通达优势度以及节点网络化 程度等多项指标进行了静态评测,并对比潜在枢纽节 点的加入所引起的网络变化展开相应的动态评测;同 时,通过官方统计数据及采用成分分析法对各集群所 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属性进行综合评估,进一步结合拓 扑分析确立了湖北省未来冷链物流网络枢纽节点的层 次关系,为湖北省冷链物流网络的完善及改进提出了 建议。
作者简介
李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硕土生导师,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土,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在《人民日报》理论版、《生产力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及权威报刊发表文章多篇,获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一等奖。组织并参与国内多个物流园区项目设计规划及建设运营方案。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问题及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关及重要概念界定 第一节 资产专用性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物流资产的界定与概念 第三节 物流产业专用性资产的界定及分类 第四节 物流业集群的内涵及特征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资产专用性的物流产业集群间协同机理 第一节 基于资产专用性的物流产业集群间的协同含义 第二节 基于资产专用性的物流产业集群间的协同目标 第三节 基于资产专用性的物流产业集群间的协同环境 第四节 基于资产专用性的物流产业集群间的协同逻辑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资产专用性的物流产业集群间协同模式 第一节 协同主体、协同元素及协同动因 第二节 协作伙伴选择及协同元素势力范围 第三节 协同元素关系类型及协同模式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资产专用性的物流产业集群间协同机制 第一节 契约机制 第二节 信任机制 第三节 政府扶持与监管机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湖北省冷链物流网络及节点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实证案例的选择及概况分析 第二节 节点势力及枢纽网络属性测评 第三节 冷链物流网络完善及改进建议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