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中世文学思想史--以文学语言观念的发展为中心

中国中世文学思想史--以文学语言观念的发展为中心

  • 字数: 600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徐艳
  • 商品条码: 97875325660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12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徐艳,1969年生,江苏南通人,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古籍所副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副研究员,2010—2011年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元明清文学,主要着力于文学语言研究、文献版本研究等方面。出版专著《晚明小品文体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在《复旦大学学报(社科版)》、《学术月刊》、《江海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
目录
前言 导论: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中心——文学语言观念的发展 第一编 文学语言的自在性质——中国文学思想的自发时期的回顾 概说 第一章 文学语言处于附庸地位——《诗经》创作时期 第二章 文学语言渐离附庸地位——屈原创作时期 第二编 文学语言本体意识的萌发——中国文学思想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型期 概说 第一章 文学语言的技能性追求(宋玉创作时期至汉景帝[前156一前141]时期) 第二章 文学语言本体意识的萌发(汉武帝[前140一前87]至汉成帝[前32一前7]时期) 第三章 文学语言观念的分途发展(汉哀帝[前6一前1]至汉殇帝[106]时期) 第四章 语言美追求的复苏(汉安帝[107—125]至汉灵帝[168—189]时期) 第三编 文学语言本体意识的确立——中国文学思想的自觉时期 概说 第一章 注重内质的语言美追求(建安时期) 第二章 对超越性情感内涵的追求——语言对描写对象的升华(魏晋时期) 第三章 审美情感表现技能的拓展与基本完成——文学语言本体意识之确立(南北朝至初唐时期) 第四章 以意象成熟为中心的个性化语言崇尚——语言文学性体认之成熟(盛唐时期) 第四编 文学语言本体意识的受挫和重构——中国文学思想的分化时其 概说 第一章 文学语言本体体认走向明显分化(中唐时期) 第二章 纯文学特征的语言追求(晚唐五代时期) 第三章 儒家文学思想对文学语言发展之全面引导——文学语言本体意识之受挫(北宋时期) 第四章 语言文学性内涵的重构(南宋时期)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