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成人与成己:问道教育之学

成人与成己:问道教育之学

  • 字数: 310
  • 出版社: 九州
  • 作者: 田夏彪|责编:周红斌
  • 商品条码: 97875225144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5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与世界的关系唯在历史中方能显露迹象和真 义,因而问道教育之学也是无止境的,本真的教育 或活的教育须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中不断得到揭示 ,这就得将对教育的析思触角延伸进本源的教育生 活中。本书各篇章节主要围绕身处在教育文化中的 众多当事者教育主体(教师、学生、家长、学校、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社会教育服务机构),通过他 们的的切身需求、感受、交往之现实关系来开启、 反思、把握、升华、推进教育之改革与发展。
目录
总 论 第一编 教育是提升人类生命境界的学问 引 言 第一章 教育之学何为? 一、教育乃成人化的学问:树立教育学的宗旨意识 二、教育理解的跨学科视界:夯实教育学的知识基础 三、教育活力的动态实践性:养成教育学的智慧艺术 第二章 教育何以把人培养好? 一、主体生命能力的增进:教育的宗旨目的导向 二、人类历史经验的介入:教育的内容方式选择 三、自然社会人文的“共谐”:教育的功能伦理引向 第三章 教育实践的“三边”关系 一、教育实践对象与价值意义:人类生命的人性提升 二、教育实践结构与功能作用:人类生命的文化自觉 三、教育实践路向与环境土壤:人类生命的制度规范 第四章 教育何以要传承民族文化? 一、成人与事功:学校教育目的与民族文化存在方式 二、实践与创新:学校教育价值与民族文化演进发展 三、共识与个性:学校教育形式规范与民族文化内容结构 第五章 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三维路向 一、时代精神的内化引领:教育意义取向的选择定位 二、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教育内容形式的历史逻辑 三、人性圆融的自由自觉:教育实践动力的审美韵味 第六章 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定位及实践 一、工具技术与科学精神:注重生存本体价值,凸显劳动教育的时代性 二、身脑潜能与个性丰富:注重交往学习价值,发挥劳动教育的文化性 三、秩序规范与人性能力:注重合作共生价值,激活劳动教育的社会性 四、全面发展与情理共谐:注重自由创造价值,追求劳动教育的审美性 第七章 教育实践贵乎中庸之道 一、教育本源:始于率性,继于修道,达于自觉 二、教育动力:见于微末,谨于慎独,形于诚中 三、教育方法:敏好于学,尚于力行,求于时中 第八章 贯通·贵乐·用行:《论语》中“学”之启思 一、学贯在通:学校教育实践要“博学约礼” 二、学贵在乐:学校教育实践要“仁爱意诚” 三、学用在行:学校教育实践要“公道忠信” 第九章 教育发展共生共谐的互补关系 一、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共生共谐”的必要性 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共生共谐”的内涵及形式 三、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共生共谐”的实现策略 第十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基础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助力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师道弘扬 第二编 学校是打开学生生命亮光的窗口 引 言 第一章 学校“教”“育”“学”关系的分离与融通 一、学校“教”“育”“学”分离的危害 二、学校“教”“育”“学”的融通机理 三、学校“教”“育”“学”的实践路向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