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生的智慧(典藏版)

人生的智慧(典藏版)

  • 出版社: 湖南人民
  • 作者: [德]阿图尔·叔本华
  • 商品条码: 978755612466401
  • 版次: 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0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关于人生的幸福,早在1860年,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叔本华就已经给出了答案:苦难是人生的主旋律,活着不过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而如何在夹缝中获得幸福则需要一定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流传最广的名篇,也是全世界最负盛名的哲学作品之一。在本书中,叔本华将决定人一生命运的因素分为“如何看待自我、如何看待财富、如何看待别人的评价”三个部分,以“优美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娓娓道出了健康、财富、名声、荣誉、独处和与人相处的哲学道理。自1860年首次出版以来,《人生的智慧》几乎已成为全世界每一个有学识的市民家中的必备书,被各个国家的读者奉为指导人生的“圣经”。本书摒弃了晦涩难懂的哲学术语,所涉及的题材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尤其适合大众阅读。正如叔本华在临终时所说:“人类从我这里学到了他们将永世不忘的东西。”本书就如一座灯塔,将使你获得终生受益的启发。 此版《人生的智慧》专门邀请我国著名哲学家邓晓芒教授撰写长文导读,译稿忠实于德文原版,更好地还原了这部世界级著作的思想精髓。
作者简介
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出生于德国但泽(今天波兰的格但斯克),父亲是大银行家,母亲是颇有才气的女作家,与歌德等当时的大文豪都有所交往。 叔本华23岁时开始在柏林大学学习。1813年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19年,30岁的叔本华完成了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这部作品几乎无人问津。当时叔本华悲伤地说:“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1850年,63岁的叔本华完成了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这部“献给世界的哲学”终于使沉寂一生的叔本华在晚年蜚声国际,享有了哲学家的声誉。1860年9月,叔本华因肺炎去世。叔本华的思想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深刻地影响了尼采、萨特、维特根斯坦、托尔斯泰、卡夫卡、爱因斯坦、达尔文等一系列哲学家和思想家,尼采曾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并说:“他让我有勇气且自由地面对人生。”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幸福的三个层次 自我是决定幸福与否的主要因素 人的幸福取决于自身 健康的乞丐比体弱多病的国王更快乐 人生的真谛在于遵循自我 内在贫瘠使富贵者与贫困者无甚区别 第二章 如何看待自我 自我品质才是幸福的首要因素 只有“健康的土壤”上才能结出“快乐的果实” 乐观和美貌的人更容易幸福 痛苦与无聊是幸福的两大劲敌 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平庸之人易感到无聊 幸福皆随我而生,如我所见 人类获得快乐的三个层次 别让你的人生成了 “活死人墓“ 天才总是孤独又特立独行 痛苦的两大根源:物质匮乏与精神空虚 庸俗之人的鉴定标准 第三章 如何看待财富 财富如海水,越喝越渴 穷人比富人更容易挥霍无度 足够的金钱才能带来自由的生活 出身贫寒的人亦有优势 第四章 如何看待别人的评价 过于在乎他人看法是人性的弱点 别活在他人的眼光中 世俗的目光虚幻而空洞 远离虚荣带来的痛苦与不幸 骄傲植根于信念之中 谦虚不一定是美德 所谓地位,不过是一个谎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