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国际工程教育丛书

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国际工程教育丛书

  • 字数: 319
  • 出版社: 清华大学
  • 作者: 编者:王孙禺//乔伟峰//徐立辉//郑娟|责编:马庆洲
  • 商品条码: 97873026096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6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9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工程教育是国家工业化 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1949年以来,我国工程教 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了满 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 大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尤 为重要。本书以“大工程观” 为基础,深入探讨工程性和 创新性两大核心问题,特别 是针对研究生层面的工程教 育问题开展研究,为“北京 协议”的认证组织、标准体 系和程序规则的构建提出了 具体的建议,对我国工程教 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王孙禺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本科毕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多项,获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多次;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乔伟峰 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教育评估。现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作为负责人和执行负责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联盟研究项目近20项。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徐立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工程硕士,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工学学士。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秘书长助理。2021年、2022年IEEE EDUCON全球工程教育论坛程序委员会委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联盟战略咨询项目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郑娟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博士。现为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首都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工程教育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等。参与和主持多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师能力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科博士生联合培养模式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参与撰写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多项,发表重要期刊论文多篇。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概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及关系阐释 三、急需研究的相关问题 第二章 能力导向型的工程类硕士培养通用标准研究 一、国外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素质标准 二、国内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素质标准 三、构建能力导向型的工程专业学位通用标准 第三章 中美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一、案例简介 二、模式比较 三、小结 第四章 我国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一、概念界定 二、入口:工程硕士招考制度 三、纽带:以工程硕士为中心的学位类型衔接制度 四、出口:工程硕士与工程师职业资格的衔接机制 第五章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分析 一、工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规模分析 二、工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能力要求 三、工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 四、典型高等院校工程硕士培养要求 五、增强工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第六章 硕士层面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 一、认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工程硕士认证的基本程序 三、认证制度的发展 四、中国怎么办 第七章 优化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建议 一、完善能力导向的工程专业学位教育通用标准 二、优化能力导向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三、构建灵活的学分制基础与人才培养立交桥 四、深化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 五、构建硕士层面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北京协议 附录一 欧洲EUR-ACE工程教育项目认证标准选译 附录二 德国ASIIN工程教育项目认证标准选译 附录三 美国硕士层面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典型案例 附录四 中国硕士层面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典型案例 附录五 英国工程理事会访谈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