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百年史(笃行南强上中下1924-2024)(精)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百年史(笃行南强上中下1924-2024)(精)

  • 字数: 1800
  • 出版社: 厦门大学
  • 作者: 编者:杜兴强|
  • 商品条码: 97875615926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3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百 年史:笃行南强》着重记录 了百年发展历程中厦门大学 会计学科的建立、发展、沉 淀,厦门大学会计学派和学 术重镇的辉煌、艰难转型、 矢志坚守、砥砺奋进等,包 括但不限于厦门大学会计学 科历史之滥觞(1924—1925) 、中华民国时期的厦门大学 会计学科(1926—1948)、新 中国成立初期的厦门大学会 计学科(1949—1965)、蛰伏 沉淀的厦门大学会计学科 (1966—1976)、厦门大学会 计学派与中国会计学术重镇 (1977—1999)、艰难转型的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2000— 2008)、矢志坚守的厦门大 学会计学科(2009—2016)、 砥砺奋进的厦门大学会计学 科(2017—2024)。此外,还 记录了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历 任党政人员、会计学系现任 教师、会计学系历任教师、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的代表性 成果和完整的成果目录。最 后介绍了厦门大学会计发展 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会计学 系MPAcc中心、厦门大学财 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的相关 史料,包括但不限于大事记 、师资队伍、科研成果、会 议信息等。
作者简介
杜兴强,1974年出生,会计学博士,厦门大学“南强重点岗位”教授,会计学系教授、博导(2004)、系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与“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编委与《当代会计评论》执行主编:曾任全国青联委员与国家级教学成果会评专家等。 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与教育部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一等奖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酋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福建省首个“会计名家工作室”项目主持人:研究领域侧重于“文化影响与会计审计行为”、“非正式制度与公司社会责任”和“会计思想史”,独立/第一/通讯作者的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Accountine and Public Policy、International Jounal of Accounting、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会计研究》与《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已出版《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儒家文化与会计审计行为研究》与On Informal Instotitions and Accounting Behavior等著作。 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与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主持福建省本科教学改革重大项日,“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会计学)建设点”负责人: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财务会计理论》与《中级财务会计学》:策划出版“厦门大学会计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讲本科“财务会计理论”、博硕士“资本市场会计研究”与EMBA“CEO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 曾完成399公里的“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甘肃瓜州到新疆哈密)、多项全程马拉松与慈善越野赛。
目录
第一篇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百年历程 第一章 1924—1925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历史之滥觞 第一节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第一位教师 第二节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第一位毕业生 第三节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历史之滥觞的两点补充 第四节 1924—1925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学生 第二章 1926—1948年:中华民国时期的厦门大学会计学科 第一节 1926—1936年的厦门大学会计学科 第二节 1937—1946年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会计学科 第三节 1947—1948年的厦门大学会计学科 第四节 1926—1948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学生名单 附录2-1 1926—1948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五篇本科毕业论文的封面 第三章 1949—1965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厦门大学会计学科 第一节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在曲折中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教学研究情况与国家统编教材 第三节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科研情况与学科影响力 第四节 会计对象的“资金运动学派” 第五节 1949—1965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学生掠影 第六节 1949—1965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学生名单 附录3-1 我与葛家澍老师 附录3-2 报考我国首次会计学研究生的回忆 附录3-3 常勋老师阔别讲台的那22年 附录3-4 萧人孟(萧贞昌教授的长孙)致汪一凡老师的一封信 附录3-5 《会计基础知识》(2021年高清扫描版)前言 第四章 1966—1976年:蛰伏沉淀的厦门大学会计学科 第一节 蛰伏 第二节 沉淀 第三节 公开信与回应 第四节 待惊起 第五节 1966—1976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学生名单 第五章 1977—1999年:厦门大学会计学派与中国会计学术重镇 第一节 1977—1999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的沿革 第二节 1977—1999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标志性事件 第三节 1977—1999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教学成果 第四节 1977—1999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科研成果 第五节 1977—1999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代表性学术观点 第六节 1977—1999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学生名单 附录5 1977—1981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学生生活缩影 第六章 2000—2008年:艰难转型的厦门大学会计学科 第一节 2000—2008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大事记 第二节 2000—2008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教学成果 第三节 2000—2008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科研成果 第四节 2000—2008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代表性学术观点 第五节 2000—2008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学生名单 第七章 2009—2016年:矢志坚守的厦门大学会计学科 第一节 2009—2016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大事记 第二节 2009—2016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教学成果 第三节 2009—2016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科研成果 第四节 2009—2016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学生名单 第八章 2017—2024年:砥砺奋进的厦门大学会计学科 第一节 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 第二节 教学改革与标志性教学成果 第三节 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情况 第四节 标志性科研成果 第五节 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第六节 学科影响力 第七节 咨政服务 第八节 2017—2023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学生名单 第二篇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继承与发展 第三篇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教师成果学生成果与学生培养 第四篇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其他组成部分 第五篇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的科研奖、奖学金和发展年表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