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及其创新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及其创新问题研究

  • 字数: 23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晓元//李昂|
  • 商品条码: 97875227306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哲学人民性的历 史演进为逻辑前提,以马克 思哲学人民性的原生理论为 基础,提出并阐明马克思主 义哲学人民性新概念,再以 此为基点,探究马克思主义 哲学人民性创新的根据和基 本路径,进而循着创新基本 路径,自觉进行现实世界人 民性关键领域的创新,从而 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 性新理论体系,即人民哲学 理论体系。本研究为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 持人民至上提供哲学根据和 世界观方法论。
作者简介
李晓元,男,祖籍山东招远,辽宁人;现执教于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哲学学者,诗歌创作者。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及闽南文化学,个性化研究方向为文化世界哲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世界向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及其创新问题研究”;已出版《产业技术与城市化--技术与人、自然、社会》《人学走进工作世界》《文化哲学方法与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化世界的意义结构》等九部学术专著;已出版诗著《穿越者之诗--从故乡到异乡》《子夜独白》二部。 李昂,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专业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目录
导论 一 “人民哲学”:研究的合法性 二 研究的内容、观点、方法 三 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哲学人民性的历史演进 一 从自然客体到精神客体:古代哲学的客体人民性 二 从精神主体到生活主体:近现代哲学的主体人民性 三 从生活主体到工作主体:当代哲学的工作世界人民性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的原生理论 一 马克思哲学研究观的人民性逻辑:方法,对象,本位 二 马克思生活共同体思想的人民性 三 人民性: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根本蕴涵 四 共同体实践: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民性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的意义结构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概念的生成逻辑 二 人民与人民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的内涵 三 工作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的核心范式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创新总论 一 创新根据:人民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二 哲学研究转型创新路径:转向人民的多重现实世界 三 现实世界人民性创新路径:深入现实领域和矛盾冲突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关键领域的创新——现实世界人民性创新实绩 一 文化世界的总体性意义——人民性的总体生态 二 工作世界的本质蕴涵——人民性的根本意义 三 人民健康的基础地位与价值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