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论

诗论

  • 字数: 230
  • 出版社: 漓江
  • 作者: 朱光潜
  • 商品条码: 978754075215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11
  • 印次: 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诗论》是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学界公认的20世纪中国学 术经典作品。朱先生用西方诗论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 方诗论;《诗论》对中国诗歌的起源,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关系,诗歌与 赋、散文的关系,诗与画的关系,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走上了律 诗的道路及现当代中国诗歌的发展趋向作了深人的探索,发人深省,读来 有如醍醐灌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笔名盂实、盟石,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主要著作包括《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另有译著《歌德谈话录》、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莱辛《拉奥孔》、黑格尔《美学》、克罗齐《美学》、维柯《新科学》等。
目录
第一章 诗的起源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四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 五 原始诗歌的作者 第二章 诗与谐隐 一 诗与谐 二 诗与隐 三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一 诗与直觉 二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三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 四 诗的主观与客观 五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 附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一 “表现”一词意义的暖昧 二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联贯性 三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 四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 五 “诗意”、“寻思”与修改 六 古文与白话 第五章 诗与散文 一 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 二 实质上的差异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 四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一 节奏的性质 二 节奏的谐与拗 三 节奏与情绪的关系 四 语言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 五 诗的歌诵问题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一 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 二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三 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 四 莱辛学说的批评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一 声的分析 二 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 三 中国的四声是什么 四 四声与中国诗的节奏 五 四声与调质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一 顿的区分 二 顿与英诗“步”、法诗“顿”的比较 三 顿与句法 四 白话诗的顿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一 韵的性质与起源 二 无韵诗及废韵的运动 三 韵在中文诗里何以特别重要 四 韵与诗句构造 五 旧诗用韵法的毛病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一 自然进化的轨迹 二 律诗的特色在音义对仗 三 赋对于诗的三点影响 四 律诗的排偶对散文发展的影响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一 律诗的音韵受到梵音反切的影响 二 齐梁时代诗求在文词本身见出音乐 附 替诗的音律辩护——读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后的意见 第十三章 陶渊明 一 他的身世、交游、阅读和思想 二 他的情感生活 三 他的人格与风格 附录一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附录二 诗的实质与形式(对话) 附录三 诗与散文(对话)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