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修订版)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修订版)

  • 字数: 342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美)李欧梵|译者:毛尖
  • 商品条码: 97875426281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08
  • 印次: 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此书前半部由上海都市的建筑物和场景,逐渐描绘至这个风华绝代的都 市在大时代中的生活——汽车、洋房、雪茄、回力球馆等物质及各色娱乐形 式的长驱直入,由这些物质所象征的现代性再引申至现代意识如何存在于上 海城的微妙过程;慢慢的它把一个城市所能提供的声、像和商品囤集起来, 然后将之转换为艺术、上海遂正式成为联络中国与世界其他文化的斡旋者, 形成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空间。李欧梵重塑的上海肖像绝非一片怀旧声浪中的 上海,他带领读者看见都市文化与现代文学标志出的文化地理,本书也预示 了新世纪的文化评论风格。
作者简介
毛尖,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学士,中文系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涉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电影,世界电影和英美文学。近年来,注重研究当代中国影视和都市文化状况,在上海、香港、台北、新加坡等地均有专栏。著有《非常罪,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当世界向右的时候》、《乱来》、《这些年》、《例外》、《有一只老虎在浴室》等。 李欧梵,一九三九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部分 都市文化的背景 第1章 重绘上海 外滩建筑 百货大楼 咖啡馆 舞厅 公园和跑马场 “亭子间”生活 城市和都市漫游者 第2章 印刷文化与现代性建构 现代性问题 《东方杂志》:一份中层刊物 启蒙事业:教科书 启蒙事业:文库 作为《良友》的一份画报 女性和儿童 广而告知 月份牌 第3章 上海电影的都会语境 电影院 电影杂志和电影指南 电影谈 流行口味:电影和观众 中国电影叙述:好莱坞影响与本土美学 《马路天使》、《桃李劫》和《十字街头》三剧研究 观众的角色 电影与城市 第4章 文本置换:书刊里发现的文学现代主义 从书刊进入“美丽的新世界” 《现代杂志》 面向一个“现代”文学 中国人的接受:翻译作为文化斡旋 一个政治化的跋 第二部分 现代文学的想象:作家和文本 第5章 色,幻,魔:施蛰存的实验小说 现实之外 历史小说 内心独白和阿瑟·显尼支勒 “善”女人肖像 色,幻,奇 都市的怪诞 第6章 脸、身体和城市:刘呐鸥和穆时英的小说 摩登女,穆杭,异域风 欲望、诡计和城市 女性身体肖像 舞厅和都市 作为丑角的作家 第7章 颓废和浮纨:邵洵美和叶灵凤 翻译波德莱尔 一个唯美主义者的肖像 《花一般的罪恶》 《莎乐美》和比亚斯莱 一个浮纨的肖像 浮纨和时代姑娘 第8章 张爱玲:沦陷都会的传奇 张看上海 电影和电影宫 “参差的对照”:张爱玲谈自己的文章 一种通俗小说技巧 “荒凉的哲学” 写普通人的传奇 第三部分 重新思考 第9章 上海世界主义 殖民情形 一种中国世界主义 横光利一的上海 一个世界主义时代的终结 第10章 双城记(后记) 香港作为上海的“她者” 怀乡:上海,作为香港的“她者” 关于老上海的香港电影 上海复兴 附录 一 《上海摩登》韩文版序 二 漫谈(上海)怀旧 三 都市文化的现代性景观:李欧梵访谈录 修订版附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