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经济预警机制

城市经济预警机制

  • 字数: 347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陈秋玲
  • 商品条码: 97875096041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09
  • 印次: 1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维、空间维、时间维对城市经济预警问题进行了三维分析 ,率先系统地梳理与总结了城市经济预警机制建立的理论和方法,给出了 建立城市经济预警机制的判断标准,并以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如房地产市场 、金融市场)和重点城市(如上海)、重点区域(如长三角)为预警研究对象, 提出了预警策略。本书的创新之处有三:(1)在建立警源、警兆、警情灰色 关联投影三角模型方面的创新;(2)在建构一个系统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 城市经济预警机制方面的创新;(3)在城市经济预警的警区、警点、警级判 断标准界定方面的创新。 本书的适宜读者群为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管理等 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作者简介
陈秋玲博士:女,1992~1995年于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并获得硕士学位,师从华熙成教授:2001~2005年于上海大学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沈关宝教授。现任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大学危机与问题管理研究中心预警管理研究所所长。1995年进入上海大学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3部,合著(编)5部,在中外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导论:在反思中探寻,在探寻中守望 一、反思:城市经济预警机制相关研究的缺失 二、探寻:城市经济预警机制建构及研究框架 三、守望:城市经济预警机制建构的主旨 四、本章结论 第一章 理论综述:城市经济发展预警机制的研究基础 一、预警理论综述 二、建构理论综述 三、经济安全理论综述 四、本章结论 第二章 预警方法:城市经济预警方法综述 一、经济预警方法的发展进程 二、经济预警方法的分类 三、主要经济预警方法综述 四、其他预警方法 五、预警方法的选择与科学运用原则 第三章 总体框架:城市经济预警机制模型建构 一、主要预警要素的概念界定 二、基于建构理论的城市经济预警概念模型 三、基于建构理论的警义—警源—警兆—警度—警患概念模型 四、本章结论 第四章 指标体系:城市经济预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二、相关研究基础及其界定 三、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四、本章结论 第五章 评价依据:城市经济预警评判标准 一、城市经济预警客观指标的评判标准 二、主观指标的评判标准 三、本章结论 第六章 预警模型:城市经济预警数学模型 一、计量预警模型 二、非计量模型预警 三、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四、灰色关联投影模型 五、加重价值标准模型 六、模糊优选模型 七、主成分分析原理模型 八、本章结论 第七章 系统规划:城市经济预警系统设计与开发 一、城市经济预警系统建立的原则 二、城市经济预警系统结构与功能 三、城市经济预警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四、对虚警与漏警的处理 五、本章结论 第八章 预警方略:城市经济预警管理对策探讨 一、城市经济预警管理基本流程 二、城市经济预警管理主要策略 三、城市经济预警管理体制创建 四、城市经济发展预警管理机制构建 五、创建新型城市经济预警管理模式 第九章 实证分析:上海市经济预警机制建构与运行 一、上海经济系统运行总体评价 二、上海经济强警戒指标的预警判断 三、上海经济强警戒指标的警源—警兆—警情分析 四、上海经济预警机制概念模型设计与机制建设 五、本章结论 第十章 实证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和谐发展预警体系的构建 一、理论基础: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综述 二、区域界定: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区域范围与发展渊源 三、发展现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运行态势 四、预警体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和谐发展预警体系设计 五、和谐指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和谐发展指数主成分分析 六、系统构建:区域经济和谐发展预警系统的构建 七、预警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预警系统运行结果及预警分析 八、预警策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预警机制体制的联动策略 第十一章 他山之石:国外城市经济预警案例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 一、哈佛指数的兴起与衰亡 二、预警信号体系的出现与完善 三、景气调查方法的应用与拓展 四、美国应急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五、美国城市管理模式的经验与借鉴 六、国外经济预警模型的总结与比较 第十二章 观点凝炼:本书主要观点与创新点 一、主要观点与创新点 二、关键技术和研究重点、难点 三、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附录一:预警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 附录二:部分图表资料 附录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和谐发展指数主成分分析结果 附录四:上海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研究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