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际文化论

国际文化论

  • 字数: 227
  •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
  • 作者: (日)平野健一郎|译者:张启雄//冯青//周兆良//黄东兰
  • 商品条码: 97875000851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2
  • 出版年份: 2011
  • 印次: 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平野健一郎 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特任教授,人间文化研究机构地域研究推进中心负责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后赴哈佛大学攻读历史学,获历史学与东亚研究博士学位。毕生专攻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近代东亚国际关系史,并开创国际文化论。他在国际关系史方面主要从事以满洲为中心的中日关系史研究,也是日本战后国际文化论研究领域的领航者,长期领导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另,曾担任亚洲政经学会第11任理事长(1989~1991)、日本国际文化学会首任会长(200l~2005)。代表著作有:《国际文化论》(东京大学出版会,2000年)。主要编著有:《国际关系论的前沿(2)近代日本与亚洲——文化交流与文化摩擦》(东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亚洲的国民统合》(东京大学出版会,1988年):《国际关系论》(东京大学出版会,1989年);The State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Perspectives from Fast Asia(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1993);《国际文化交流的政治经济学》(劲草书房,1998年);《战后日本的国际文化交流》(劲草书房,2005年):《日中战争时期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变容》(东洋文库,2007年);《构建东亚共同体3 国际移动与社会变容》(岩波书店,2007年);《日中战争国际共同研究3日中战争期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会,2010年)等。
目录
中文版序言/1 译序/5 卷首语/1 第一章 序论/1 一、文化观点下的国际关系/1 二、国际交流、文化交流与全球化/4 第二章 国际关系中的文化/6 一、何谓文化/6 1.文化的诸定义/6 2.文化的普遍性与个别性/8 3.观察国际关系所必要的文化掌握法/9 4.文化的体系性/11 5.文化要素的多义性/14 二、国际关系中的文化/16 1.国际关系的文化性/16 2.国际关系单位的文化性——民族国家、民族文化/18 3.国际关系单位的文化性——族群性/19 4.国际关系的关系具文化性/21 5.自己与他人/23 6.人、物、讯息的国际移动/24 三、文化和文明/26 1.“文明的冲突”/26 2.文化的摩擦/27 3.文化与文明/29 第三章 文化的变化/33 一、内发的变化和外发的变化/33 1.发明、发现/33 2.借用、模仿/34 3.传播/35 4.文化的类似性/36 二、文化进化论/38 1.野蛮、未开化、文明/38 2.近代西欧/40 3.从进化到变化/42 三、文化变容论/45 1.殖民地文化、印第安保护地文化/45 2.文化进化论的破绽/46 3.文化变容论的登场/48 4.文化相对主义/49 第四章 文化的接触和变容/51 一、文化触变研究的登场/51 1.文化的接触和变容/51 2.1936年的“研究备忘录”/52 3.文化触变过程的模式/55 4.文化体系的安定与动摇/57 二、外来文化要素的传播和选择/58 1.外来文化要素的传播→呈现/58 2.拒绝→抹杀/59 3.过滤器/60 4.接触→无变化/62 三、文化的搬运者/63 1.文化要素的搬运者/63 2.快速的媒体与迟缓的媒体/64 3.留学生、聘雇外国人/65 4.传教士、殖民地行政官员/67 5.技术合作者/69 6.外国旅行者/71 7.接触状况/72 第五章 对文化触变的“抵抗”/75 一、外来文化要素的受容/75 1.第一次选择/75 2.文化受体的文化特性/76 3.文化触变的环境/79 二、文化抵抗/82 1.文化要素间的机能关联/82 2.文化抵抗/83 3.本土与外来/85 4.抵抗的重要性/86 三、抵抗运动/88 1.抵抗的必要性/88 2.抵抗的各种形式/90 3.抵抗运动/92 4.本土主义·国粹主义·文化民族主义/94 5.文化危机与边缘人的作用/95 第六章 文化触变的结果/97 一、文化因素的重新解释/97 1.文化因素的重新解释/97 2.文化的翻译/99 3.“中体西用”与托古/101 4.文化因素之多义性的意涵/102 二、文化的重新构成/103 1.文化的重新构成/103 2.文化的整合/104 三、文化触变的结果/106 1.文化触变的结果/106 2.编入、同化、融合、隔离/109 3.日本文化的多重结构/112 四、文化触变的创造力/114 1.文化触变与世代、性别/114 2.文化触变发生的部位——文化结构的说明 / 117 3.“文化焦点”论/120 4.需要性/121 5.文化触变的创造性/122 第七章 抵抗的文化触变/124 一、敌对性文化触变/124 1.敌对性文化触变/124 2.刺激传播/126 3.开国与攘夷/127 4.给予方的抵抗/129 二、文化触变与民族主义/130 1.文化与近代国家/130 2.国家建设与文化触变 /132 3.文化触变的政治/135 三、非西欧的近代化/137 1.非西欧的抵抗的文化触变/137 2.欧化主义/139 3.误译/141 4.国粹主义的含意/142 第八章 从文化触变论看近代亚洲及日本的文化/144 一、近代西欧的影响——以社会进化论为中心/144 1.社会进化论的文化触变/144 2.“人权”的文化触变/150 3.对西欧的反照射/151 4.对西欧的影响/153 二、杂居文化、杂种文化、纯粹文化/154 1.杂居文化论/154 2.杂种文化论/156 3.纯粹文化论/158 4.从文化触变论看近代日本文化/160 三、二战后的日本文化/163 1.日本文化的改造? /163 2.美国化? /166 第九章 文化变容与文化交流/169 一、人的国际移动——现象/169 1.国际移动与文化触变/169 2.从文化触变论看外国人问题/173 3.多文化主义/176 二、国际交流、文化交流——活动/177 1.国际交流、文化交流活动的意涵/177 2.文化的共生/179 三、全球文化论/182 1.“地球文化”论/182 2.文化触变与“地球文化”/183 第十章 结束语/186 一、文化与国际关系/186 1.冷战后的世界/186 2.国际社会的多重化/189 3.复合性认同/190 二、文化的多样性与普遍性/192 1.文明冲突或是文化摩擦? /192 2.普遍文化与文化的多样性/193 三、文化触变的意义/195 1.作为文化触变的技术转移/。195 2.文化触变与文化的创造/197 附录/199 研究指南1.国际文化论/199 序言/199 1.文化与异文化之间的关系/201 (1)文化基础论/201 (2)异文化间的关系/203 (3)普遍与个别/204 2.国际关系的文化/205 (1)行为主体的文化构成/205 (2)交涉样式论/208 (3)文化与文明/209 (4)多文化主义/210 3.国际性的文化关系/211 (1)文化摩擦论/211 (2)异文化的理解、误解/211 (3)文化交流论/212 (4)文化触变论/213 (5)技术移转论/216 (6)人的国际移动/217 4.国际文化/218 (1)国际交流论/218 (2)“国际文化”论/219 (3)“地球文化”论/219 结语/220 研究指南2.专题研究讨论报告事例集/222 卷尾语/231 笔画索引/235 文献目录/245 译者介绍(依章节次序)/26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