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丛书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丛书

  • 字数: 192
  • 出版社: 首都师大
  • 作者: 张明甡//关文信|主编:关文信
  • 商品条码: 9787810644754
  • 版次: 4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9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28.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第一部分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二部分 走向生活 基本理念之一 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课例1:圆周角定理推广的应用(9) 课例2:切线等问题(10) 课例蕴含的理念1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13) 课例3:营销问题(14) 课例4:设计路线问题(15) 课例蕴含的理念2课程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16)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17) 基本理念之二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课例1:实数的概念(19) 课例2:直角坐标系的建立(21) 课例3:分式的乘除法(22) 课例4:摸彩的问题(23) 课例蕴含的理念1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24) 课例5:自编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的应用题(25) 课例蕴含的理念2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27) 课例6:抽样方法的应用(28) 课例7:三角形相似的问题(29) 课例蕴含的理念3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31) 课例8:勾股定理的推导及应用(32) 课例9: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复习(34) 课例10:四边形认知图式的构建(35) 课例蕴含的理念4把新知识组织起来(37)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38) 第三部分 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 基本理念之三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例1:积的乘方(42) 课例2:“平方差公式”一课总结(43) 课例3:四边形复习(44) 课例蕴含的理念1 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45) 课例4:发现平方差公式(47) 课例5:运用平方差公式自编题(49) 课例蕴含的理念2合作学习的有效性(50) 课例6: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解释(52) 课例7:问题训练单之一(54) 课例8:问题训练单之二(54) 课例蕴含的理念3探究学习的条件(56)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59) 第四部分 参与是课程实的核心 基本理念之四 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的核心 课例1:全等三角形(63) 课例2:直线相交与对顶角(66) 课例3:游船租金价格(68) 课例蕴含的理念1学生参与教学。集中体现了现代课程理念:活动、民主、自由(69) 课例4:三角形一边的判定定理(72) 课例5: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4) 课例6:二次函数中的特殊三角形(76) 课例蕴含的理念2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缺一不可(79) 课例7:一道数学题的启示(83) 课例8: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84) 课例9:估测河流宽度(85) 课例蕴含的理念3参与式教学目标三维的交融性(86)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88) 第五部分 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基本理念之五 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例1:函数及其图像的复习(92) 课例2:坐标转化为线段长(93) 课例3:三角形判定公理(一)(98) 课例蕴含的理念l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98) 课例4:勾股定理(100) 课例5:列方程解应用题(二元一次方程组)(100) 课例6: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04) 课例蕴含的理念2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106) 课例7:求扇形面积的问题(108) 课例8:梯形辅助线的引法及应用(110) 课例蕴含的理念3放飞思维与想像(111) 课例9:二次算术平方根性质的证明(112) 课例10: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14) 课例蕴含的理念4知识、能力、创新水乳交融(115)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117) 第六部分 教是为了学 基本理念之六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课例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24) 课例2:抽样方法的实际应用(126) 课例3:统计与概率的复习(127) 课例4:“四边形”的复习课(129) 课例5:分式的约分(131) 课例蕴含的理念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133) 课例6:等腰三解形的判定(135) 课例7:函数的认识(137) 。 课例8: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含义(138) 课例蕴含的理念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140) 课例9:函数图像的平移(142) 课例10: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144) 课例蕴含的理念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145) 课例9:抽样方法的应用(147) 课例蕴含的理念4师生是“学习共同体”(148)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149) 第七部分 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基本理念之七 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 课例l:自编方程问题(154) 课例2:轴对称图形(155) 课例3: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教学片段(155) 课例蕴含的理念1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157) 课例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159) 课例5:对“翻折”问题的探索(164) 课例6: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65) 课例蕴含的理念2课程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168) 课例7: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72) 课例8:一元二次方程之一(174) 课例8:一元二次方程之二(175) 课例蕴含的理念3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177)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179) 第八部分 发展才是硬道理 基本理念之八 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课例l:建立“优点档案”(184) 课例2:两次优点单的比较(185) 课例3:单元测评(平行四边形一章的考察)(187) 课例蕴含的理念1评价标准应该多维【189) 课例4:建立个人学习档案(192) 课例5:一张没有成绩的试卷(193) 课例6:一位学生档案中的教师评语(194) 课例蕴含的理念2评价方法应多样化(194) 课例7:开放日中一堂数学课的座谈(196) 课例蕴含的理念3评价主体应多元化(197) 课例8:提交一份协议(199) 课例蕴含的理念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200) 课例9:每个人提交一份创造性报告(201) 课例蕴含的理念5突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202) 课例10:一堂观摩课的评价(202) 课例蕴含的理念6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204)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205) 参考文献(210) 后记(2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