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

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

  • 字数: 38
  • 出版社: 文汇
  • 作者: 楼嘉军
  • 商品条码: 97878074130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9
  • 出版年份: 2008
  • 印次: 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楼嘉军,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博士。近年来主要从事都市旅游、休闲娱乐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各种旅游规划和旅游研究课题30余项,主要著作有《休闲新论》、《旅游业结构调整与和谐发展》、《娱乐旅游概论》等,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城市娱乐业的初兴与演变 第一节 城市娱乐发展背景 一、经济发展与城市娱乐功能培育 二、人口增长与城市娱乐市场孕育 三、交通、电力建设与城市娱乐环境优化 第二节 城市娱乐的初兴(1840~1890) 一、洋娱乐的导入 二、传统娱乐活动方式的转轨 三、城市娱乐中心的移动 第三节 城市娱乐形态的转型(1900~1920) 一、娱乐形态艰难转型的历程 二、娱乐转型时期的诸多特征 三、城市娱乐形态转型的原因 第二章 城市娱乐业的鼎盛时期 第一节 30年代城市娱乐体系的现代性 一、高度成熟的城市娱乐体系 二、娱乐设施结构调整的现代性趋势 三、大众化的娱乐市场 四、娱乐文化的品牌和形象 第二节 娱乐场所分类分析 一、戏院 二、电影院 三、游乐场 四、舞厅 五、公园 六、茶馆 七、酒吧和咖啡馆 八、赌博场所 九、色情场所 第三章 城市娱乐业的兴衰交替 第一节 外患内扰:城市娱乐业由盛而衰 一、从“一·二八”到“八一三”:娱乐业的两次灾难 二、经济危机波及和“新生活”运动影响 三、市场竞争与娱乐企业的经营困境 第二节 30年代中后期:煎熬中的娱乐业 一、从天蟾舞台上座率看戏剧演出市场的衰弱 二、从金城电影院上座率看电影市场的萧条 三、从百乐门舞厅的转手看舞厅发展的波折 第三节 “孤岛时期”娱乐业恢复性繁荣 一、城市娱乐业的短暂繁荣 二、“孤岛”困境中的城市娱乐业 第四章 娱乐区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 组合与分离:城市中央娱乐区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一、破茧而出:中央娱乐区的诞生 二、城市娱乐区布局结构 三、一个发现:娱乐区空间距离的分隔规律 第二节 娱乐区业态分布特点分析 一、中央娱乐区业态构成特征 二、次中心娱乐区娱乐业态构成分析 第五章 娱乐业的经营主体和影响力 第一节 娱乐业的构成性质和经济影响力 一、娱乐业构成形式和投资规模 二、娱乐业的经济影响力 第二节 娱乐业经营主体分析 一、娱乐业经营者:从外商到华商的转换 二、粤商:从洋行买办到娱乐业经营者 三、帮会:从经营烟、赌、娼到投资娱乐业 第三节 娱乐业对社会就业和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娱乐业的就业拉动力 二、娱乐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 第六章 市民娱乐生活透视 第一节 工资收入、闲暇时间与娱乐 一、罟民收入增长和消费结构调整 二、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 第二节 人口构成特征和娱乐多元性 一、人口构成:移民对娱乐影响的两重性 二、年龄构成:人口年轻化的市场意义 三、性别构成:男性化主题的娱乐内涵 四、职业构成:娱乐倾向的多元化 第三节 市民娱乐行为的特征和倾向 一、电影院分级和观众的区域分布特征 二、娱乐场游客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三、从娱乐场所设施的使用看游客的娱乐倾向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