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基于组织支持视角的研究/中国现实经济热点问题系列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基于组织支持视角的研究/中国现实经济热点问题系列

  • 字数: 266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白玉苓
  • 商品条码: 97875096135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0
  • 出版年份: 2011
  • 印次: 1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场竞争日趋加剧,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问 题正在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和职业健康心 理学等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对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基于组织支持视角的研究》追溯国际学 术研究前沿,系统地总结了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理论的发展和最新的研究成 果,采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从组织支持的视角,研究职业群体工作压力 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和形成机制,构建了工作压力、组织支持和工作倦怠的关 系模型。这些研究成果为组织在工作压力管理与工作倦怠干预方面提供了理 论基础和证据支持,对组织管理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基于组织支持视角的研究》由白玉苓编 著。
作者简介
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副教授,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北京艾克斯派服装公司市场部经理。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一、工作压力——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工作压力——职业群体的无奈 三、工作压力——个体与社会沉重的代价 四、辩证地认识工作压力 五、确定主题 第三节 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五节 本书几个关键概念的界定 一、工作压力 二、工作倦怠 三、组织支持感 四、服装产业 五、知识型员工 第六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七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工作压力研究综述 一、工作压力的概念 二、工作压力的理论和模型 三、工作压力的实证研究 四、工作压力的测量和诊断 五、小结 第二节 工作倦怠研究综述 一、工作倦怠的起源与演进 二、工作倦怠的概念 三、工作倦怠的理论 四、工作倦怠的实证 五、工作倦怠的测量 六、小结 第三节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综述 一、理论研究 二、实证研究 三、小结 第四节 组织支持感研究综述 一、组织支持感概念的提出 二、组织支持感的实证研究 三、组织支持感的测量 四、小结 第五节 本书的努力方向 第三章 理论构思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理论构思 一、提出问题 二、理论基础 三、构思模型与理论假设 第二节 研究步骤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二、取样与被试 三、统计处理与分析 第四章 预调查与问卷检验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访谈与问卷的编制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方法 三、访谈流程 四、问卷编制 第四节 预调查和问卷的检验 一、预调查目的 二、预调查方法 三、问卷结构检验结果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正式调查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统计方法 四、测量工具的信度效度评价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分析 二、差异分析 三、相关分析检验结果 四、回归分析检验结果 五、调节效应分析结果 第四节 总结与讨论 一、检验结果的整理 二、差异分析总结与讨论 三、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总结与讨论 四、调节效应分析总结与讨论 五、构思模型的修订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管理启示 第四节 研究建议 一、组织层面 二、个人层面 第五节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第七章 个案研究 第一节 案例背景 第二节 事件回放 第三节 事件应对 一、政府措施 二、企业措施 第四节 各方争议评析 二、企业管理问题 二、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社会问题 第五节 组织支持视角下的解读分析 一、给员工最大的工作支持 二、认同员工价值 三、与员工利益共享 第六节 悲剧是否已经结束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