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

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

  • 字数: 202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胡超
  • 商品条码: 97875096194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胡超编著的《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内容介绍:本研究 认为,作为全球化过程中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新形态国际分工的形成有其 合理的方面。首先,新形态国际分工形成的动因在于全球化背景下先进国家 与后进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梯次性;其次,各国要素禀赋的不同,尤其是制 度环境和文化禀赋的差异是新形态国际分工形成的要素基础;最后,国际生 产组织的创新,尤其是全球价值链分工为新形态国际分工提供了组织基础。 与传统的国际分工形态相比,新形态国际分工之所以会引发严重的国际经济 失衡,主要在于制成晶与服务品可贸易性的差异、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自由 化进程的非对称性、分工国之间及其内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拉大和以 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等等。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相对 于其他因素,新形态国际分工对国际经济失衡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 《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是一本研究国际分工的书籍。
作者简介
胡超,汉族,湖北钟祥人,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产业经济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了 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在《国际贸易问题》、《南方经济》、《国际经贸探索》、《南京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并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期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曾独立获得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动因:日益严重的国际经济失衡 二、主要结论 三、内容结构安排 第二章 有关国际经济失衡解释的文献述评 一、汇率及汇率制度与国际经济失衡 二、财政赤字与国际经济失衡 三、金融效率与国际经济失衡 四、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 五、本章小结及本书分析视角 第三章 当代国际分工演进的历程及特征 一、传统产业问分工——工业制成品与农矿业之间的分工 二、产业内分工——同一产业内各产品部门之间的分工 三、价值链分工——同一产品内不同价值链增值环节的分工 四、现代产业间分工——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分工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形态国际分工演进的动因(基础) 一、产品内分工演进的动因(基础) 二、“服务一制造”新形态国际分工演进的动因(基础)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度环境与新形态国际分工的形成:基于跨国截面数据的实证 一、“服务一制造”新形态国际分工的度量 二、模型、变量的选取及数据说明 三、基于OLS的实证及结果分析 四、基于IV估计的稳健性检验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形态国际分工导致国际经济失衡的机制 一、新形态国际分工下贸易开放的非对称性 二、新形态国际分工下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三、新形态国际分工结构下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形态国际分工对国际经济失衡的影响:基于跨国截面和中美贸易数据的实证 一、新形态分工对国际经济失衡的影响:基于跨国截面数据的实证 二、中美贸易时间系列数据的检验 三、本章小结 第八章 启示与政策建议 一、“服务一制造”新形态国际分工的可持续性 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附录一 实证模型的数据来源及说明 附录二 计量模型所涉殛的国家样本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