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戏曲的双重意义阈--陈维昭古典戏曲论集

中国戏曲的双重意义阈--陈维昭古典戏曲论集

  • 字数: 339
  • 出版社: 凤凰
  • 作者: 陈维昭
  • 商品条码: 978780729341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93
  • 出版年份: 2011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陈维昭,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红学通史》、《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戏曲卷)。
目录
序言 戏曲源流研究 “戏剧”考 戏曲起源问题的科学性质与哲学性质 崇高化与娱乐性:中国戏曲发展的二重变奏 “梅齐合璧”与中国戏曲的技艺化倾向 20世纪戏曲史述的几大模式 王国维戏曲研究与现代学术范式 戏曲作品论 关于中国古典悲剧的喜剧结局的文化批判 论明清杂剧中的主体价值体验 《牡丹亭》之“情”的文化意蕴 名教与风流合一——论李渔喜剧的创作定位 戏曲学研究 中国戏曲的双重意义阈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的“当行本色”论 戏曲品鉴与书画品鉴 曲品与诗品 论历史剧创作中作家心理定势 元杂剧的演唱体制及其叙事学意义 明清戏曲批点的主要形态及其功能 汤沈之争与晚明曲学形态 才情学问与本色当行——王世贞的曲学支点 中国戏曲演剧形态与20世纪中西方戏剧转型 戏曲与乐署 上古先秦之“乐”与戏曲元素 “郑卫之音”与商周政治文化演革 秦代的乐署与戏曲元素 汉代“黄门”考 汉代散乐百戏与汉代俗乐运动 论汉代文人的苑囿叙事、都城叙事与俗乐运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