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底层视野--现代学校教育与乡村民众生活

底层视野--现代学校教育与乡村民众生活

  • 字数: 234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叶哲铭
  • 商品条码: 978730808116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4
  • 出版年份: 2010
  • 印次: 1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叶哲铭,男,1973年生,浙江大学教育史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自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始接受教育史学科训练,对浙江近现代教育变迁情有独钟,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浙江近代高等教育变迁》,首次系统梳理了浙江省普通高校1949年前的发端、发展过程。2003年重回浙江大学,师从著名教育史学家田正平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并以家乡——浙西南山区为区域研究对象,开始了现代学校教育与乡村民众生活变迁关系研究的艰难探索,完成博士论文《现代学校教育与乡村民众生活——以20世纪上半期的浙西南山区为中心》。 历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2篇,参编学术著作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1项。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学术史回顾 1.2.1 早期社会人类学研究中的乡村教育图景 1.2.2 民国时期教育界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和社会调查的展开 1.2.3 20世纪后半期海外学者的相关著作 1.2.4 20世纪后期国內相关学科的部分研究 1.2.5 20世纪后期教育史学科的相关研究著作 1.2.6 小结 1.3 范畴界定 1.3.1 现代学校教育 1.3.2 乡村民众生活 1.3.3 浙西南山区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2 浙西南山区的区域背景 2.1 浙西南山区的地理环境 2.2 浙西南山区的社会历史变迁 2.2.1 建制沿革 2.2.2 人口繁衍 2.2.3 经济发展 2.3 浙西南山区的传统教育 2.3.1 官学 2.3.2 书院 2.3.3 学塾 2.4 落后的经济与并不落后的传统教育 参考文献 3 现代学校发展与乡村民众受教育情况 3.1 现代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 3.1.1 清末新式学堂的发端 3.1.2 民国前期学校规模的发展 3.1.3 民国后期学校规模的超常增长和回落 3.2 学校兼办成人教育的情况 3.2.1 清末至国民教育制度推行前的情况 3.2.2 国民教育制度实施后的情况 3.3 浙西南山区民众受教育情况的整体评估 参考文献 4 现代学校教育对乡村民众经济生活的影响 4.1 浙西南山区各种职业教育机构 4.2 学校毕业生的经济改良活动 4.3 学校教育机构的经济改良活动 4.3.1 浙江省农业改进所(英士大学农学院)的农业推广活动 4.3.2 其他学校的经济改良活动 4.4 学校教育对民众经济生活的有限影响及原因 参考文献 5 现代学校教育对乡村民众政治生活的影响 5.1 学校教育与浙西南乡村精英的“离乡”和“返乡” 5.1.1 现代教育与清末民初地方精英的政治启蒙活动 5.1.2 民国时期学校教育与乡村精英群体的“离乡” 5.1.3 民国时期乡村精英群体“返乡”后的政治活动 5.2 学校传播现代政治观念的努力 5.2.1 学校与乡村歌谣中传播的现代政治观念 5.2.2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对乡村民众的政治宣传 5.3 学校教育与乡村民众参与基层政权活动 5.4 现代学校教育政治功能的凸显 参考文献 6 现代学校教育对乡村民众文化生活的影响 6.1 现代学校与民众传统信仰空间的现代转化 6.1.1 浙西南山区祠堂庙宇改为现代学校的情况 6.1.2 民众传统信仰空间向现代教育空间的转化 6.2 学校教育与传统习俗的突破 6.2.1 女子入学与身体解放 6.2.2 畲民教育与畲汉通婚 6.3 学校教育与民众现代体验的获得 6.3.1 学校与现代事物的传播 6.3.2 学校体育运动对民众心理的影响 6.3.3 学校与民众的“国际关系”体验 6.4 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学校 参考文献 7 村落个案:佳村和震东小学 7.1 佳村的地理、宗族和文教背景 7.1.1 “松川锁钥” 7.1.2 主姓宗族村落 7.1.3 地方传统文化和教育 7.2 震东小学的发展轨迹 7.2.1 清末佳村新式学堂的创办 7.2.2 民国时期震东小学的变迁 7.3 学校在村民生活变迁中的意义 7.3.1 士绅子弟:从儒生到专才的转型 7.3.2 普通民众子弟:文化启蒙和身份变化 7.3.3 佳村女子:身体的解放与职业的获得 7.4 村落与小学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8 结语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