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面对存在与超越实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

面对存在与超越实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

  • 字数: 278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罗骞
  • 商品条码: 97870101316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6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面对存在与超越实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 释》是在后形而上学思想视域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 释。 《面对存在与超越实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 释》作者罗骞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西 方形而上学的存在论传统,既避免了哲学本身在抽象 二元论基础上的第一性和同一性问题的困扰。也避免 了在对思辨哲学的批判中非反思地认同科学主义的实 证原则,强烈地保持着批判的、超越的思想本质。从 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思维来看,不仅思想要趋向现实 ,现实本身也要趋向思想。属人的存在本质上就是这 样一种辩证的存在论循环。社会历史在这个循环中展 开为面对存在与超越实存的开放过程。以此,现代性 、主体性、资本、革命、政治、发展等等,作为内在 关联的范畴在后形而上学的思想视域中得到阐释。此 种阐释成为反思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的基本步 骤。
作者简介
罗骞,1974年生,贵州安龙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已出版专著《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2007),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独立承担和参与过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近年来,致力于在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视域中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哲学的基本性质与意义。以思想的方式回应中国建设实践和人类存在历史的当代变迁。
目录
序言 导论 哲学的改造 一 面对存在 二 创造意义 三 超越实存 四 自作主张 第一章 实践贯穿的历史内在论 第一节 从抽象本体论到历史存在论 第二节 从自然辩证法到实践辩证法 第三节 从先验认识论到实践建构论 第四节 以实践思维走出形而上学 第二章 实践中的总体化与总体性 第一节 拯救历史性原则 第二节 历史实践中具体的总体 第三节 实践中介的辩证过程 第四节 作为方法论的总体性范畴 第三章 走向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非本体论性质 第二节 历史的实践的辩证法 第三节 超越模写说的认识概念 第四节 开启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视域 第四章 作为历史存在论的现代性批判 第一节 现代性批判成为核心主题 第二节 作为存在论批判的资本批判 第三节 现代性批判的当代语境 第五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性质 第一节 现代性批判的存在论路向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基础存在论 第三节 基础存在论作为根本视域 第四节 立足基础存在论拓展现代性批判 第六章 现代主体性的存在论批判 第一节 观念论的现代主体性概念 第二节 资本生产中人变成被动的存在 第三节 阶级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 第四节 不能弃置的主体性精神 第七章 革命范畴的存在论阐释 第一节 作为主体性的客观实践 第二节 能动地超越现实的辩证过程 第三节 历史发展中渐进与飞跃统一 第四节 革命第二天的建设实践 第八章 存在论视域中的政治 第一节 经济学批判的政治视角 第二节 革命政治的理论逻辑 第三节 瓦解政治叙事中的抽象人性论 第四节 政治的存在论使命 第九章 生态哲学的存在论基础 第一节 对象化实践中的自然 第二节 资本生产中的自然异化 第三节 资本批判的生态学意义 第十章 创造与守护作为存在论使命 第一节 革命作为创造性的实践 第二节 在存在的创造中对存在的守护 第三节 以救亡补充解放叙事 第十一章 发展的存在论根据及其本质 第一节 发展并非不言而喻 第二节 从变易到发展 第三节 发展在生存中有其根据 第四节 发展的存在论条件和限制 第五节 发展作为存在论范畴的自由本质 第十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 第一节 主体性的历史概念 第二节 过程性的历史意识 第三节 解放与救亡的双重主题 第四节 叙事主体的多重化 第五节 建构性的能动实践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