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中国文化论坛

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中国文化论坛

  • 字数: 520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作者: 编者:甘阳//陈来//苏力
  • 商品条码: 9787108053039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538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3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在校的大学本科生已经超过两千万人,如何 改善大学的本科教育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首届中 国文化论坛以“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为题,着重讨 论如何转变我国大学数十年来形成的传统本科教育模 式,从以往那种只注重专业教育而缺乏通识教育的本 科培养模式,转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发展” 的本科教育模式。许多学者提出,本科教育和大学人 文教育应该改变“概论、原理加通史”的模式,使之 转变为研读古今中西原著经典的方式。为了改变时下 我国大学不重视原著经典的现状,应精心设计中国大 学人文教育最基本的必修课,以经典(包括人文经典 和现代社会科学经典)阅读为中心,建设大学本科人 文教育的主干课程,作为全校本科生必修的“共同核 心课程”。这些意见和建议无疑有利于开阔探索中国 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路。 甘阳、陈来、苏力主编的《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是首届中国文化论坛的实录,不仅收入了会议论文 ,而且保持了会议中的现场提问、回答和讨论,力求 再现思辨严肃而气氛热烈的论坛现场。
目录
总序 序一 大学教育与文化自觉 序二 对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期望 导言 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首届中国文化论坛的缘起、目的与问题 第一场 关于大学人文教育的背景报告 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 素质教育作为国家政策:回顾与展望 问题与评论(一) 第二场 综合性大学的人文教育(一) 北京大学“元培计划”的回顾与分析 大学市场中的人文教育 问题与评论(二) 第三场 综合性大学的人文教育(二) 在“通识”与“博雅”之间——中山大学的试验 武汉大学的人文通识教育与“国学试验班”、“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的创办 构建“文化素质”与“民族精神”一体化教育的大学公共课程体系——山东大学实施大学人文教育的一个切入点问题与评论(三), 第四场 科技型大学的人文教育 文理贯通——大学教育的挑战和方向 大学体制与通识教育关系之剖析 清华大学恢复文科以来的人文教育发展 一流大学:人文教育及学术环境 问题与评论(四) 第五场 中国的法学教育与中国大学生的“服务学习” 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和限度 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大学生与“当代新乡村建设” 问题与评论(五) 第六场 艺术院校与人文教育 大学的望境——论大学的建造与”大学”精神 艺术教育的核心与感性素质的培养 艺术学院与艺术教育——试论当今中国艺术教育的两难 问题与评论(六) 第七场 人文教育:从中学到大学 语文教育:从中学到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的人文教育实践 问题与评论(七) 第八场 新兴大学与边远地区大学的人文教育 新兴综合性大学人文教育的探讨与思考——以上海大学为例 边远地区大学的人文教育——以广西大学为例 问题与评论(八) 第九场 大学人文教育的外部环境与制约因素 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大学的人文建设 全球化与华文知识生产——台湾高教界对TSSCI学术评鉴体制的检讨 问题与评论(九) 第十场 圆桌会议:大学生对人文教育的体会 从未名追求博雅 从大一到大四:我的商学院时光 在北大法学院的学习感受 在北大读完本科之后——对大学教育的一点感想 从北大附中到清华法学院——一个大一学生的个人感想 问题与评论(十)——圆桌座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