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艺美学的新生代探索(上下)/文艺美学研究丛书

文艺美学的新生代探索(上下)/文艺美学研究丛书

  • 字数: 81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编者:曾繁仁//谭好哲
  • 商品条码: 97870101605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809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13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曾繁仁、谭好哲主编的《文艺美学的新生代探索 》介绍:文艺美学是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建立的具有中 国特色的新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经过几 代学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文艺美学研究已经取得了 丰硕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文艺美 学也已经被纳入 的学科名录。 在文艺美学学科 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山东大学诸位学者做出了不可 忽视的贡献。作为国内文艺美学研究的重镇,山东大 学的文艺美学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1年,山 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被批准为 人文社会科 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文艺美学专业被评为国家 级重点学科。中心成立15年来,中心研究人员就文艺 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前沿论题等进行了深入 研究,从而为我国文艺美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中心研究人员将文艺美学研究拓展到了 生态美学、审美文化和审美教育等前沿领域,发表了 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培养 了一大批博士和博士后。这些人员现在已经成为国内 文艺美学研究领域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在某种程度 上代表着本中心人才培养的水平和中国文艺美学未来 发展的希望。
目录
序 论福柯解构史学对新历史主义的影响 美的标准与艺术的责任 现代学者旧体诗词创作与其学术之关系 “道”的情感现象学——《二十四诗品》新探 文化生态学:风筝文化研究的新视角 “新美学”的流行与美学何为 清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 新实践美学:实践美学的一个新的历史境界 洞见与盲视——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 大众文化的世俗化崛起与审美化生存 试论生态美学的存在论维度 论五要素文学活动范式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精神品格及其当代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异同辨 转义修辞:一种现代性修辞观念的兴起及它的理论意义 论康德的“判断力难题”及其解决方式 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与《荒原》写作 试论卢梭的审美现代性启示 试论中国佛教自然观所蕴含的生态审美智慧 内圣外王与儒家美学的精神逻辑及话语建构 六经之教与儒家文论话语建构 陌生化理论的旅行与变异 国家形象宣传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试论生态审美教育对现代审美教育的超越 从审美习俗到话语实践:中国民间歌谣中的身体意识 释“庖牺以来,未闻女帝者也”——兼论刘勰的史学观念 当代美学的人生论转向与中西美学会通——以徐复观为中心 反本质主义与文学理论的重建——十余年来反本质主义文学观念所引发的理论探讨述论 词语意象特征“指向”抽象特征本质分析——海德格尔语言之思对词语研究的启示 读者理论的重建——以《锦瑟》的阐释为例 历史之真:故事的形式论证式解释模式——论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真实性诉求 从“美学的革命”到“革命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艺术自律思想的批判性考察 时尚消费的悲剧及其意义——拉斯·史文德森时尚哲学中的存在之思 新时期外国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人的自由与审美教育——席勒美育思想探析 当代中国私人领域的拓展与大众文化的崛起 试论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 论争中的周扬文艺思想研究 试论本雅明的颠覆理念及其对中国当下文化研究的启示 文学研究文化模式的演变 美与艺术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论康德对后现代主义诗学的几点启示 作为存在之扩充的美学经验——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的美学史意义 马一浮诗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倾听“响彻空谷的声音”——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其文艺学意义 五四文学革命的修辞论层面及其发展轨迹 论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意境的空间感 法兰克福学派与审美乌托邦 “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 当代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立人”:中国现代人本主义美育思想的价值追求 生态文学批评“人的主体地位”问题研究 民歌社会的现代情结和现代社会的民歌情结 “美的规律”的审美之维 略论魏晋“自然”观由哲学观向文艺观转换的多重动因 网络自我认证悖论的审美反思 直寻:哲学视野中的诗学方法论 尴尬的话语移植——谈“日常生活审美化”及其中国之旅 论梅洛一庞蒂的美学思想 宗白华中西比较中的“世界美学”的视野 论哈罗德·布鲁姆误读理论中的弗洛伊德元素 历史书写元小说中的再现政治与历史问题 论杜夫海纳美学主体间性思想的三重维度 I.A.瑞恰兹与中庸之道 论沃尔顿美学三原则对文艺本质研究的启示 文学传播媒介的静态含义及动态交互式结构 论环境审美体验与场所感的关系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三个学术维度 叙事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联姻——论罗宾·沃霍尔的“未叙述事件” D.H.劳伦斯文学批评中的生态意识研究 从范畴角度论皮尔士的规范美学 特里·伊格尔顿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的借鉴——兼论其“神学转向”是否发生 审美观念变迁的媒介动因 近代哲学想象理论的发展危机与转折 文学研究:从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 编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