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当代阐释与转化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当代阐释与转化

  • 字数: 413
  • 出版社: 凤凰
  • 作者: 吴建民
  • 商品条码: 978755060637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88
  • 出版年份: 2011
  • 印次: 1
定价:¥5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吴建民,1955年生,安徽亳州市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大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理论、古代诗学及古代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于国内外重要刊物的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古代诗学原理》,合著《原人论》、《中国古代文论》等。主持 、江苏省政府及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多项。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文,心学”与文学本体论 第一节 “原道”说:对文学本体的形而上阐释 第二节 “言志”、“缘情”、“实义”说:从作品角度对文学本体的探索 第三节 “文,心学”:文学生成与文学本体 第四节 古代文学本体论的当代转化 第二章 “感于物而动”与创作发生论 第一节 “感于物而动”:审美感情之产生 第二节 “物本感应”与“事本感应 第三节 “天之性”与“性之欲”:创作发生的心理学阐释 第四节 “感而化生”、“天人合一”:创作发生论的思想文化背景 第五节 古代文学创作发生论的当代转化 第三章 “神思”、“妙悟”、“天机”与艺术想象论 第一节 “神思”:艺术想象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妙悟”与艺术直觉 第三节 “天机”与艺术灵感 第四节 古代艺术想象论的当代转化 第四章 因言立象、以象尽意与艺术表现论 第一节 古代艺术表现论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神用象通”:艺术表现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因言立象:“象”之创造 第四节 “辞欲巧”:艺术表现的语言要求 第五节 古代艺术表现论的当代转化 第五章 “法度”与创作方法技巧论 第一节 古今文论关于创作方法的不同观念 第二节 艺术方法的功能与类型 第三节 篇法、句法、字法 第四节 古代文学创作的主要艺术表现方法 第五节 古代创作方法论的当代转化 第六章 “文质”、“言意”观与文学作品构成论 第一节 “文质彬彬”:作品内容与形式之关系 第二节 “质”: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文”:作品形式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 “意象”论 第五节 古代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当代转化 第七章 “文各有体”、“因情立体”与文体论 第一节 古代文体论的源流发展 第二节 文体规范与文体确立 第三节 文体特征 第四节 古代文体论的当代转化 第八章 “经国”、“娱人”观与文学功用价值论 第一节 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儒家的文学功用价值观 第三节 “自适”“娱人”:道家的文学功用价值观 第四节 古代文论家对文学审美功用价值的认识 第五节 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的当代转化 第九章 “体性”与文学风格论 第一节 “因内而符外”与风格成因论 第二节 “不主一格”:风格形态的多样性 第三节 “体性”论的当代转化 第十章 “通变”、“时序”观与文学发展论 第一节 文学通变论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 第三节 “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社会发展对文学发展之影响 第四节 “必藉师承”:文学的继承 第五节 “推陈出新”:文学的创新 第六节 古代文学发展论的当代转化 第十一章 “德”、“才”、“识”、“气”与作家论 第一节 古代作家论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古代作家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元气之养:作家论的生态学阐释 第四节 古代作家论的当代转化 第十二章 “赏”与“评”: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论 第一节 文学欣赏论 第二节 文学批评论 第三节 古代文学鉴赏批评论的当代转化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