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机制研究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机制研究

  • 字数: 41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许开轶
  • 商品条码: 97870101777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4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时期, 面临非常大的维护政治稳定的压力。许开轶著的《转 型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机制研究》在对当前我国 政治稳定形势和传统的政治稳定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的 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政治稳定观的理念,在其指导之 下,运用政治系统论的“输入——转化——输出”理 论和政治生态学的“圈层”理论,从政治系统核心、 国内社会政治生态、国际社会政治生态等三个层面来 探讨如何构建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稳定机制,并针对 一些特定的维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许开轶,男,汉族,1973年8月生,安徽滁州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政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青年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发展比较、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
目录
序 上篇 问题与形势 第一章 政治稳定机制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 第一节 政治稳定的内涵解析 一、政治稳定的概念 二、政治稳定的特征 三、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政治稳定的基本形态与类型 一、政治稳定的基本形态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类型 第三节 政治稳定机制的构成体系 一、政治稳定机制的内涵 二、政治系统内层稳定机制 三、政治系统中层稳定机制 四、政治系统外层稳定机制 第二章 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稳定形势 第一节 转型时期中国保持基本政治稳定的原因 一、思想方面的因素 二、经济方面的因素 三、政治方面的因素 四、国际环境方面的因素 第二节 转型时期维护中国政治稳定所面临的考验 一、改革开放的考验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考验 三、信息化时代的考验 四、全球化的考验 第三章 新中国传统政治稳定机制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传统政治稳定机制形成的条件 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中央集中领导的政治体制 三、高度控制的社会组织体系 四、高度整合的思想文化体系 第二节 传统政治稳定机制的运行机理 一、通过“计划”方式构建稳定的经济环境 二、通过政治权威实现政治秩序的稳定 三、通过意识形态批判实现思想统 四、通过高度组织化实现社会稳定 五、通过制度安排管控社会流动 第三节 传统政治稳定机制的缺陷 一、物质追求乏力,动摇政治稳定的经济物质基础 二、个人崇拜盛行,阻碍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发展 三、意识形态干预过度,导致“双百”方针贯彻不力 四、非理性的价值追求,阻碍了政治参与正常发展 第四节 转型时期传统政治稳定机制失灵的原因 一、利益结构的分化与利益格局的重组 二、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阶层分化 三、权力的异变与政治权威的弱化 四、多元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冲突和碰撞 下篇 对策与思路 第四章 政治系统内层稳定机制的构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