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佛学与六朝文论/宁波学术文库

佛学与六朝文论/宁波学术文库

  • 字数: 223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盖晓明
  • 商品条码: 97873081552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4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盖晓明,男,1960年1月生,浙江杭州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文学博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等教学、研究工作。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课标语文学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教材;在《读书》、《文史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关系概述 第一节 佛教的文学性与中国古代文学 第二节 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影响 第三节 佛学与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的关系 第二章 涅槃佛性说及性灵观念与六朝文论本体论 第一节 “性灵”一词与佛学的关系 第二节 《文心雕龙》、《诗品》中的“性灵”概念之研究 第三节 “性灵”在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本体论地位 第三章 般若学说及中道观念与六朝文论的方法论 第一节 六朝般若学中道观念与中国佛教美学 第二节 《文心雕龙》与般若学中道观念 第三节 般若学中道观念对“意象”概念的影响 第四章 涅槃佛性及虚寂、法身观念与六朝文论的创作论 第一节 虚静观念及佛学虚寂、法身观念与文学想象 第二节 慧远、宗炳的“法身”概念与文学创作及文论 第三节 萧统的“法身”概念与文论 第五章 六朝佛学及相关文论对后世文论及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六朝佛学及相关文论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第二节 六朝佛学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