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融资结构的演变分析

中国融资结构的演变分析

  • 字数: 209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谷秀娟//沈其云
  • 商品条码: 780207687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2
  • 出版年份: 2006
  • 印次: 1
定价:¥2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沈其云,男,博士,1965年出生,江苏高邮人。2005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广东省农业银行商业信贷处从事商业信贷管理业务、海南省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海南证大资产管理公司(富岛基金)从事基金管理业务、南方证券公司深圳管理总部从事经纪和投资管理业务。现供职于吉林泛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代表处从事信托监务。曾在全国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并参与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谷秀娟,女,教授(河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博士,1968年出生。198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0年在中美经济培训中心学习,199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2000年作为访问学者参加 和北京市政府合作“跨世纪人才项目”赴英国威尔士大学卡迪夫商学院交流一年,200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市人民政府世界银行住房项目办公室、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北京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曾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市金融学会理事。曾在全国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加《首都经济》(任课题报告组副组长)、《国家公务员金融读本》、《证券市场的介入、规范及创新》、《证券市场和投资银行英语教程》(任副主编)、《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行为指目》的撰写工作。2000年起任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FRC)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004年作为河南省发改委特聘专家参与河南省区域金融中心规划,研究区域产权交易中心设立问题、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问题等。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融资结构研究的理论回顾 第一节 金融结构研究发展的结构视角 第二节 金融结构研究发展的功能视角 第三节 默顿和博迪的功能视角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融资结构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章 不同融资结构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 不同融资结构的风险管理 第二节 不同融资结构的信息处理 第三节 不同融资结构的监控、治理机制 第三章 中国现有融资结构的特征分析 第一节 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已初步成型 第二节 融资工具的多元化和纵向分层化不很顺利 第三节 中国证券市场的分层结构没有展开,市场分割严重 第四章 中国居民储蓄行为和企业融资行为研究 第一节 中国融资结构变迁中居民储蓄行为研究 第二节 中国融资结构变迁中企业融资行为研究 第五章 银行存款和股票投资的风险一收益对称性分析 第一节 银行存款的风险收益对称性研究 第二节 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一收益对称性研究 第六章 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风险、成因及表现形式 第一节 中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和制度性风险 第二节 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风险的形成机制 第三节 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风险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制度性风险的结果:可投资与投机程度都在显著下降 第七章 中国融资结构演变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一节 文化、习俗与中国融资结构的演变 第二节 风险意识与中国融资结构的演变 第三节 信用环境与中国融资结构的演变 第四节 产业结构与中国融资结构的演变 第五节 法律制度环境、投资者保护与中国融资结构的演变 第八章 中国融资结构演变的非适应性效率和路径依赖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适应性效率观点 第三节 融资结构演变的适应性效率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中国融资结构的非适应性效率分析 第九章 中国效率型融资结构演变的路径选择: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竞争与融合 第一节 融资结构演变的指导思想、动力和效率标准 第二节 不同融资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学者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最优”制度安排边界 第五节 不同融资结构都有存在的理由 第十章 中国效率型融资结构演变的路径选择:不同融资工具的竞争与发展 第一节 构建竞争性的银行体系——兼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 第二节 中国股票市场的对策选择 第三节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构建 第四节 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