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农民工工资形成机制(1985-2016年)/经济管理学术丛书

中国农民工工资形成机制(1985-2016年)/经济管理学术丛书

  • 字数: 227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彭红碧
  • 商品条码: 97875096474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2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农民工是在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其工资水平 问题因反映出居民利益分配的城乡关系而备受关注。 彭红碧著的这本《中国农民工工资形成机制(1985- 2016年)》在充分总结、借鉴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以农民工工资形成机制为切入点,探求农民 工工资形成与城乡关系的相关性;以考察城市改革以 来农民工工资形成机制的历史演变为深入点,分析城 乡关系的演变对农民工工资形成机制的具体影响,从 而从外部宏观因素解释农民工工资问题,并就此提出 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彭红碧,1976年生,女,四川省隆昌县人,经济学博士,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先后在《现代经济探讨》《经济管理与研究》《城市经济》《农业现代化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相关说明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1.5.1 重点和难点 1.5.2 创新点 1.6 足之处 1.6.1 相关描述略微不足 1.6.2 缺乏相关定量分析 2 农民工工资形成的基本问题 2.1 农民工工资形成的起点:农民工的产生 2.1.1 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突出 2.1.2 人口流动制度壁垒的松动 2.1.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显性化 2.1.4 迁移利益的驱动 2.2 农民工工资形成的一般决定因素 2.2.1 工业部门的工资形成 2.2.2 市场因素的决定作用 2.2.3 制度因素的决定作用 2.2.4 一般决定因素的形成根源 2.3 农民工工资形成的特殊决定因素:城乡关系 2.3.1 城乡关系的内涵和特征 2.3.2 城乡关系的决定作用 2.4 农民工工资形成的结果:工资水平 2.4.1 农民工工资水平与三方利益 2.4.2 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判断视角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改革时期的农民工工资形成(1985—1992年) 3.1 城乡关系的根本作用 3.1.1 城乡二元结构的强化 3.1.2 城乡关系的具体作用 3.2 农民工市场属性的决定作用 3.2.1 农民工市场的次级属性 3.2.2 次级属性的具体作用 3.3 农民工工资形成的市场机制 3.3.1 农民工工资形成的基础因素 3.3.2 农民工工资形成的动力机制 3.3.3 农民工工资形成的供求机制 3.3.4 农民工工资形成的.竞争机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