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实用心律失常学--1100例心电图个案临床分析(第2版)(精)

实用心律失常学--1100例心电图个案临床分析(第2版)(精)

  • 字数: 3000
  •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作者: 夏宏器//邓开伯
  • 商品条码: 97878113603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11
  • 出版年份: 2008
  • 印次: 1
定价:¥2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邓开伯,男,教授、主任医师。1959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心内科临床和血流动力学研究,是我国无创性心脏功能检查领域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70年代师从美国著名学者Goldberg教授,从事心脏电生理和心机械图(心音图)的研究;随后在美国Gregell实验室从事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研究;80年代被美国艾欧华医学中心聘为心脏科客座教授。现在北京医院心内科。198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主编《临床心功能学》、《现代心脏内科学》(副主编)等22部专著,发表论文150余篇。现为卫生部老年病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中国无创性心功能研究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脏监护学会副主任委员,泛太平洋心血管专家委员会(PPCA)副主席,美国电生理技术委员会(AEDA)委员(专家级),国家医药总局新产品专家评审员,《国际心血管杂志》主编、《中国心血管杂志》主编。 夏宏器,男,江苏无锡人,教授、主任医师。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曾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河子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任职,现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石油医院心内科。1995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至今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五项(其中1项为1991年卫生部科技进步2等奖)。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等168篇,著作四部《肉毒中毒》、《实用心功能学》、《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与决策》、《心律失常临床诊疗手册》。现任《国际心血管杂志》(中文版)副主编、《中国心血管杂志》副主编,中国无创心功能学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中国心脏监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员。
目录
第一章 心律失常概述 第二章 窦性心律失常 第一节 正常窦性心律 第二节 窦性心动过速 第三节 窦性心动过缓 第四节 窦性心律不齐 第五节 窦性期前收缩 第六节 窦房交接区性期前收缩 第七节 窦性逸搏 第八节 窦性回波 第九节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第十节 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 第十一节 慢性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第十二节 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第十三节 迷走性心动过速 第十四节 窦室传导 第十五节 窦房传导阻滞 第十六节 窦性停搏 第十七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第三章 房性心律失常 第一节 房性期前收缩 第二节 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心律 第三节 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 第四节 房性心动过速 第五节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第六节 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 第七节 双重性心动过速 第八节 心房扑动 第九节 心房颤动 第十节 左房心律 第十一节 心房内差异性传导 第十二节 心房内传导阻滞 第十三节 心房分离 第十四节 心房静止 第四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第一节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第二节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第三节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第五章 房室交接区性心律失常 第一节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 第二节 房室交接区逸搏及逸搏心律 第三节 非阵发性房室交接区性心动过速 第四节 双重性房室交接区性心律 第五节 持续性交接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第六节 房室结自律性心动过速 第七节 冠状窦性心律 第六章 室性心律失常 第一节 室性期前收缩 第二节 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 第三节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第四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和鉴别诊断 第五节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第六节 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 第七节 束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 第八节 病理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第九节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第十节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第十一节 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型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第十二节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型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第十三节 Timothy综合征(LQT8) 第十四节 缺血性心脏病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第十五节 极短联律间期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第十六节 儿茶酚胺依赖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第十七节 Brugada综合征 第十八节 短Q-T间期综合征 第十九节 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 第二十节 心室扑动及心室颤动 第二十一节 特发性心室颤动 第二十二节 心室分离 第二十三节 心室静止 第二十四节 心脏停搏 第七章 房室传导阻滞 第一节 病因、发生机制及分度 第二节 房室传导阻滞的电生理学诊断 第三节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第四节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第五节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第六节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第七节 频率依赖性房室传导阻滞 第八节 家族性房室传导阻滞 第九节 眼肌麻痹伴房室传导阻滞 第十节 室房传导阻滞 第十一节 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 第八章 室内传导阻滞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右束支传导阻滞 第三节 左束支传导阻滞 第四节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第五节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第六节 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 第七节 双侧束支传导阻滞 第八节 双分支传导阻滞 第九节 三分支传导阻滞 第十节 四分支传导阻滞 第十一节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 第十二节 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 第十三节 Lev病与Lenegre病 第九章 并行心律及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第一节 病因及发生机制 第二节 并行心律及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的基本心电图表现 第三节 室性并行心律及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第四节 房室交接区性并行心律及房室交接区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第五节 房性并行心律及房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第六节 窦性并行心律 第七节 冠状窦性并行心律 第八节 特殊类型的并行心律 第九节 并行心律及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及预后 第十章 预激综合征 第一节 预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点 第二节 预激综合征的病因 第三节 典型预激综合征(WPW) 第四节 预激综合征(WPW)与心律失常 第五节 Mahaim预激综合征 第六节 多条旁路的预激综合征 第七节 短P-R问期综合征 第十一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