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近代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嬗变研究

近代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嬗变研究

  • 字数: 278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赵颖霞
  • 商品条码: 97870101947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主要研究了近代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嬗变及其对当代的启示。全书分为七章,分别研究了晚清(1840-1911)、民国初期(1912-1919)、民国中期(1920-192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1928-193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1937-1949)国统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并对近代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嬗变及特质进行了探索、总结,强调在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可谓内容丰富多彩,修身教育、公民教育、读经讲经、国文国语等都曾出现在近代中小学国语教育的舞台上。
作者简介
赵颖霞(1967-),女,汉族,保定学院教授,教育学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北教育发展研究优秀青年专家,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特聘专家。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河北地方区域近现代教育史研究。本科就读于河北大学哲学系攻读哲学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后考入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师从郑志廷教授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2年考入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师从吴洪成教授攻读中国教育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主持了三项河北省社科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教育规划项目,在研究基础上,先后在《语文建设》《教育评论》《海峡教育研究》《河北大学学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了《<开明国语课本>中的小学语文教育》、《莲池书院的办学特色及创新》、《莲池书院与晚清北学的复兴》、《保定莲池书院史事考》、《严修与清末民初的教育变革》、《近代中小学课程视角下的德育变革》、《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新儒学教育》、《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中法文化交流》、《近代中国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化探索》、《晚清实业教育思潮述论》等文章。 2015年获批主持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近代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及当代价值研究”,2016年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近代中小学德育课程中的传统价值观教育及当代价值”的研究,2013年主持完成了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国学教育学科化与课程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和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规划项目“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研究:近代变革与体系构建”的研究工作。至今主持、完成省部级及厅级科研项目共10余项。2015年在多年对保定区域文化教育史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近代保定文化教育史论》的学术专著,该著作是目前系统研究保定区域地方文化教育史的一部代表性学术著作,该著作在2016年被评为保定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对保定历史文化、教育的研究有一定影响。除主持完成科研项目和出版学术专著以外,至今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2010在《教育评论》上发表的《王森然教育改革思想评析》一文被 主办的《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刊物2010年 第19期摘录转载。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晚清(1840—1911)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一、晚清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文化教育自身的变革动因 (二)清末社会变迁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变革 (三)西学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挑战 二、洋务、维新运动时期传统文化教育的固守 (一)洋务派教育思想及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二)维新派教育思想及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三、清末“新政”时期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模仿改良 (一)传统文化教育制度的改良与继承 (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改良与继承 (三)读经讲经科的开设 (四)中国文字、文学科的设置 (五)修身科的“扬弃 第二章 民国初期(1912—1919)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思潮对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思潮兴起 (二)教育宗旨的厘定 (三)“壬子·癸丑学制”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改革 二、国文科取代读经讲经科 (一)读经讲经科的废止 (二)国文科教学目标的确立 (三)国文科教学的实施 三、传统修身教育转型为公民道德教育 (一)公民道德教育宗旨的确立 (二)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 第三章 民国中期(1920—1927)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及对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二)“壬戌学制”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改革 (三)国学教育运动的兴起 二、国文科转型为国语科 (一)国语运动和“儿童文学化”思潮的兴起 (二)国语教育的改革 (三)国语教育的实施 三、公民教育取代公民道德教育 (一)公民科的设置及教育宗旨的确立 (二)公民教育的实施 第四章 抗日战争之前及局部抗战时期(1928—1937)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一、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确立及其对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一)“党化教育”的兴起及向三民主义教育的转变 (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确立 (三)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三民主义化 二、中小学国语教育的“儿童本位化”与“三民主义化 (一)国语教育的“儿童本位化 (二)国语教育中的国民道德教育 (三)国语教育恢复读经讲经 三、中小学公民教育中的国民道德教育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