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世纪中美诗歌比较研究新视野--基于互文与戏仿的艺术考察

20世纪中美诗歌比较研究新视野--基于互文与戏仿的艺术考察

  • 字数: 35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郭英杰
  • 商品条码: 97870101846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3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5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美诗歌比较研究新视野--基于互文与 戏仿的艺术考察》由郭英杰著。中国诗歌和美国诗歌 的文化渊源不同,发展轨迹迥异,艺术特色也有较大 差异,但是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群体智慧的结 晶和民族精神的产物,中美诗歌也有许多相通之处, 值得关注和研究。中美诗歌可比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它们都是文本,都具有文本的基本特点和内在属 性。而且,中美诗歌作为文本并不是孤立性的存在, 它们之间有相互借鉴、彼此融通和多重唱和,还有文 本之间的相互吸收和改造。基于互文与戏仿视角对20 世纪中美诗歌进行研究,是一次全新的尝试。20世纪 中美诗歌的互文与戏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中美两 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外在力量以及整体实力的 影响,其借鉴和融合与民族和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国 际影响力等因素息息相关,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又是中美两国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上述因素促使 20世纪中美诗歌的发展呈现出异彩纷呈、动态变化的 面貌。
目录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互文与戏仿:20世纪中美诗歌比较研究的新思路 第一节 互文与戏仿的历史渊源和中西诗学对话 一、关于互文与戏仿的历史渊源 二、中西诗学对话中的互文与戏仿 第二节 互文与戏仿理论对20世纪中美诗歌研究的可适性 一、互文性理论的建构与20世纪中美诗歌 二、戏仿的流变与20世纪中美诗歌 第三节 互文与戏仿理论视角下20世纪中美诗歌研究的历史分期 一、理论研究视角的建立 二、20世纪中美诗歌研究的历史分期 第二章 19世纪末-1918:中国诗歌——美国民族诗歌的清新剂 第一节 欧洲大陆的遗风遗韵与影响的焦虑 第二节 中美诗歌的第一次直接对话 第三节 中国诗歌传统与美国新诗的创造力 第四节 美国新诗中的中国主题与风格呈现 一、中国古诗对美国新诗的贡献 二、中国艺术在美国新诗中的贡献 三、中国诗人及“诗话”对美国新诗的贡献 四、中国学者及留学生代表对美国新诗的贡献 五、欧洲的中国诗译本对美国新诗的贡献 第三章 1919-1948:美国诗歌——中国民族诗歌的佐料 第一节 中国新文化运动与美国新诗 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二、中国新文化运动需要美国诗歌理念的参与 第二节 自由之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开拓 一、美国自由之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开拓 二、中国传统自由之精神对新诗发展的影响 三、融会贯通的自由之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开拓 第三节 民族独立与诗歌独立 一、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主权的沦丧和各阶级的救国之路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民族独立与诗歌独立的影响 第四节 美国新诗变革与中国新诗借鉴 一、美国新诗变革及其表现 二、中国新诗借鉴及其措施 第四章 1949-1977:中美诗歌互文与戏仿的屏蔽期 第一节 冷战思维与中美诗歌发展 一、冷战背景下美国诗歌中的中国元素 二、冷战背景下中国诗歌中的美国元素 第二节 政治语境中的中美诗歌对话 一、不是政治话语的“政治话语” 二、美国诗人眼中的中国“乌托邦” 三、中国诗人眼中的美国“资本主义” 第三节 “我”与“我们”的认知和建构 一、“小我”与“大我” 二、情感与理性 三、对个人情感的处理与爱的表达 第四节 诗歌困境与自我救赎 一、国家诉求与个人意愿 二、文化传统与民族传承 三、民族性与全球化 第五章 1978-1999:中美诗歌互文与戏仿的世纪狂欢 第一节 身份的追寻与个性化书写 一、“嚎叫”在继续的美国诗歌 二、追求思想解放与个性回归的中国诗歌 第二节 文化多元与诗歌多元 一、开放包容与文化多元 二、文化多元与诗人视野 三、诗人视野与诗歌多元 第三节 人性、诗人主体性与诗歌的宿命 一、物质世界里的“人”与诗歌 二、道德伦理观与诗歌 三、诗人主体性与诗歌的宿命 第四节 世纪末中美诗歌的狂欢与迷茫 一、中美诗歌的狂欢 二、中美诗歌的迷茫 结语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