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互联网认知(网络时代人类生存的智识基础)

互联网认知(网络时代人类生存的智识基础)

  • 字数: 31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高宇//胡树祥
  • 商品条码: 97870102068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7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什么是互联网?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每 天触及但又无暇追问的“大”问题。 本书试图“全景式”解读互联网,沿着“互联网 从哪来、是什么、到哪去”的认知线索,建构了由互 联网历史进程(从机机互联、网网互联、人人互联到 万物互联)、物理架构(基本架构、信息编码、交换 机制和网络格局)、应用功能(基本功能和综合运用 功能)、文化理念(信息主导、创新创业、众建众享 、平权自主和共生共荣的“互联网精神”)、网络矛 盾(发展分化、认知极化和实践异化)和网络互动( 人与自然、人与机器、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六个层 面为一体的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发出了提升科学 识网、用网、管网水平和能力的倡议,旨在启发读者 顺应互联网时代趋势,实现更加智慧的生存发展。 本书富有哲理,论述通俗生动,有较强的知识性 、理论性和可读性,值得每位网民细细品味。
目录
导论 建构科学的互联网认知体系 第一章 网络历史认知:互联网从小型局域网到万物之网 第一节 机机互联(1937-1969) 一、互联动因:让数字信息“握手” 二、军事主导的第一个“分布式网络” 三、机机互联阶段的支撑体系演变 第二节 网网互联(1969-1986) 一、互联动因:全球性网络连接需求 二、科研主导的全球互联网主干网搭建 三、网网互联阶段的支撑体系演变 第三节 人人互联(1986-2005) 一、互联动因:人类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和社交需求 二、市场主导的网络应用和服务全面发展 三、人人互联阶段的支撑体系演变 第四节 万物互联(2005年至今) 一、互联动因和主导力量 二、万物互联的支撑体系演变和关键技术 三、万物互联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 第二章 网络架构认知:互联网是人类全新的信息交换系统 第一节 人类信息交换系统的历史演进 一、电气时代之前的信息交换系统 二、电报开启电子信息交换时代 三、电气时代信息交换系统的演变 第二节 互联网开启人类信息交换的全新时代 一、全新的架构组成 二、全新的信息编码 三、全新的协议标准 四、全新的重大变革 第三章 网络功能认知:互联网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新工具 第一节 互联网的基本功能 一、感应:信息生成 二、通信:信息交换 三、存储:信息聚合 四、计算:信息处理 五、智化:信息跃迁 六、物联:信息控制 第二节 互联网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一、互联网提升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二、互联网提升了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三、互联网提升了人类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的能力 第四章 网络精神认知:互联网时代彰显的精神理念和价值主张 第一节 信息主导的思维意识 一、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财富 二、信息交换成为人的主要活动 三、信息获取成为决策判断的先导 第二节 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 一、速度至上的“创客”精神 二、引领新潮的“极客”精神 三、众智集聚的“痛客”精神 四、崇尚智慧的“威客”精神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