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档案泛化现象研究

档案泛化现象研究

  • 字数: 210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 徐欣云
  • 商品条码: 978751007649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档案泛化现象研究》的作者是徐欣云。 《档案泛化现象研究》讲述了: 档案“泛化”现象主要是指档案界和社会大众对 “档案”概念偏 离传统的使用,是传统档案概念的延伸、扩张或借用 ,并保持与传 统“档案”语义的关联度。 研究档案“泛化”现象,实际是对档案概念、档 案工作和档案学 范畴的讨论。这个范畴的界定被许多人讨论过许多遍 了,不同的 是本书研究现代社会的档案概念、档案工作和档案学 的特征,而且 用“泛化”来概括这种现代特征。笔者无意于一味地 为档案“泛化” 张目,旨在从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角度对普通大 众和学术界的 档案“泛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特征、动因和作 用,并认为档案 “泛化”对档案文明有解构和建构的双重作用,而后 现代思维将是 “泛化”的出口。也许这些观点并无新颖之处,然而 ,从笔者所了解 到的文献来看,在有关研究中对不同阶段的档案理论 ,特别是现代 性和后现代理论究竟如何影响相应的档案范畴上还缺 乏深入、系 统的理论分析,而笔者想在这个方向上作一些努力。 本书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知识系统结构分析法。知 识系统结构 分析法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基础维”“现象维” 和“分析维”。现象 维指观察和调研中得到的具体数据,分析维指逻辑构 架,而基础维 就是指预设、前提或范式。档案学的“范式”是以档 案学科的基础 教材、法规为内核,特别是以吴宝康、冯惠玲等编著 的《档案学概 论》教材内容为前提。选用教科书作为“范式”的来 源,是因为其正 如库恩笔下对于学科常规活动具有的“奇特功效”。 在档案学教材 中,一般从档案概念、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档案学 三方面现象总 结出规律性认识,研究档案的“泛化”现象也是从这 三个方面着手, 不同的则是后者选取现代社会的档案“热点”现象进 行描述和 解析。 档案“泛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1)档案“泛化”现象的普遍性。档案“泛化” 已经是一个普遍 现象,这体现为大众的“档案热”。以中国人民大学 图书馆及中国 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资料室标题有“档案”一 词的藏书为例 进行分析,可发现“档案热”的世俗特征;而电视媒 体的“档案”栏目 显示了对于“档案”一词的偏好胜过“文物”等词, 也说明“档案”一 词如鲜活的生命而被大众所喜闻乐见。在国外,J. 德里达1996年 的书《档案热》在西方引起强烈关注,并由此引发了 对艺术的“档案 化”热。 (2)档案概念的“泛化”,表现为档案概念的外 延扩张。在档 案概念“泛化”章节中,分析了不同的主体及其立场 使得档案概念 泛化所具备的不同特征。从主体角度来讲,社会大众 创制出新的 “档案”类别,如“办事档案”,对社会活动进行管 理;而档案界既要 保持“共有”的档案理念,又要适应现代社会层出不 穷的新现象,于 是创制出新的档案术语如“大文件”“大档案”“大 编研”来囊括新现 象。从论者的立场来看,对档案概念“泛化”的不同 认识主要体现 在对民间档案和民生档案热的不同态度上。档案概念 的“泛化”表 明档案来源应走向多元化,与其说档案来自于独立的 组织机构,不 如说它与多种过程和活动相关联。 (3)档案工作的“泛化”,表现为现代制度理性 造成的一些档 案工作的缺失。在档案工作“泛化”篇章中,档案工 作的泛化主要 表现为过度关注以“公共档案馆”为中心的国家档案 资源建设和过 度忽视科技档案工作上。档案工作的“泛化”与档案 工作的现代化 是分不开的,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基 础工作。如今,档案工作现代化过多地受标准化、信 息化等技术进 步因素的影响,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档案工作的“ 泛化”。我国 科技档案的“淡化”很大程度上是在现代化过程中与 国际档案界接 轨,特别是向美国等西方国家看齐的结果。科技档案 的管理状况 令人担忧,如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治理档案、举 世闻名的景德 镇陶瓷档案等。我国档案工作的现代化不能盲目“西 化”。 (4)档案学的“泛化”,表现为档案学研究热点 纷呈。在档案 学“泛化”篇章中,档案学热点有两大主线,一是围 绕档案学基础理 论维护学术共同体的共有价值观的“解谜”工作,如 “后保管模式” 的讨论,二是跟随时代发展需要变换研究视角使传统 档案学外延 扩大的“泛化现象”,如“信息资源管理”的讨论。 档案学术共同体 的共有核心理念是“来源原则”,“来源原则”又是 以历史主义为主 线的,但是坚持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和坚持西方的主流 历史主义,显 示出对“来源原则”理解的不同。档案学术“泛化” 主要体现为学术 前沿热点上,如档案社会学、档案文化论、社会记忆 说、档案与休 闲、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论、知识管理论等。这些热点 的转换也代表 了档案功能发挥重心的转移,它们与档案核心基础理 论有所偏离, 从而也招致学术泡沫的质疑。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学 术泛化有一 定的积极效应,如一种视野的超前或一种创新。 档案“泛化”的动因比较复杂。档案“泛化”现 象既是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特征,也是受后现代思潮影响的 结果,还交织 着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各种思潮和文化 运动的对接 和碰撞下,才有当下我国档案学和档案工作的混杂图 景,摇摆于现 在与过去、制造和发现之间。世俗化是这个图景的主 要特征。影 响档案“泛化”的因素可以追溯到“启蒙”运动。可 是,我国档案学 者往往忽视“启蒙”运动对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现代 化的影响,而 是直接把西方的当代物质文明作为现代性的“典范” ,认为启蒙和 现代化的语境就是国家“富强”。档案的“泛化”就 会表现为盲目跟 随时代发展和盲目“西化”,如此坚持“现代性”从 而对西方“后现 代”作了现代主义的错解,也就会对产生于西方后现 代思潮下的 “系统论”“新来源观”“后保管模式”等有所误读 。 档案“泛化”现象既有负面影响,也有积极作用 ,我们所应做的 是发挥其对档案文明重构的积极作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1.1.1 一类值得注意的现象 1.1.2 选题背景 1.1.3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档案“泛化”论文献综述 1.2.1.1 档案概念“泛化”论 1.2.1.2 档案学术“泛化”论 1.2.1.3 术语学“泛化”论 1.2.2 现代化与世俗化文献综述 1.2.2.1 现代性与现代化 1.2.2.2 世俗化 1.2.3 后现代思潮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不足与后续研究 1.4.1 论文创新 1.4.2 不足与后续研究 第2章 世俗万象——“泛化”的普遍性 2.1 预设:“档案”的相关度 2.2 图书“档案热” 2.2.1 “传统”档案和“非传统”档案 2.2.2 院资料室与校图书馆藏书比较 2.2.3 图书“档案热”个案 2.3 电视“档案热” 2.4 分析:“档案热”的世俗特征 第3章 外延突围——档案概念“泛化” 3.1 前提:传统档案概念的特征 3.2 现象之一:非档案界之“办事档案” 3.3 现象之二:档案界之“大”概念 3.3.1 大文件 3.3.2 大档案 3.3.3 大编研 3.4 现象之三:平民情结 3.4.1 民间档案 3.4.2 民生档案 3.5 分析:档案来源的“多元化” 第4章 制度理性——档案工作“泛化” 4.1 “基旨”:档案工作之“现代化” 4.2 “公共档案馆”举措的“失当” 4.2.1 “公共档案馆”之公共性 4.2.2 专门档案之动态性 4.3 科技档案概念的“淡化” 4.3.1 理论、政策因素 4.3.2 两个案例 4.3.2.1 鄱阳湖治理档案 4.3.2.2 景德镇陶瓷档案 4.4 分析:档案工作“泛化”之现代性 第5章 热点纷呈——档案学术“泛化” 5.1 “范式”:来源原则 5.1.1 “范式”论回溯 5.1.2 “范式”内核 5.1.3 来源原则与历史主义 5.2 档案学术动向 5.2.1 档案社会学 5.5.2 档案文化论和社会记忆说 5.2.3 档案与休闲说 5.2.4 档案信息资源论 5.2.5 档案管理视角论 5.2.6 档案知识管理论 5.3 解谜与泛化:两大主线 5.3.1 “解谜”:后保管模式 5.3.2 “泛化”:信息资源管理论 5.4 分析:档案学术“泛化”的效应 第6章 对接与碰撞——“泛化”动因 6.1 现代化历程——启蒙运动与世俗化 6.1.1 档案工作启蒙运动 6.1.2 现代性和现代化 6.1.3 世俗化 6.2 后现代思潮的冲击 6.2.1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 6.2.2 后现代档案学思潮 6.3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影响 6.4 现代化的困境——未完成的现代性 6.4.1 对理性的过分迷信 6.4.2 对西方的盲目崇拜 结束语:重构档案文明的设想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