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

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

  • 字数: 228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黄敬宝
  • 商品条码: 978750960096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8
  • 出版年份: 2008
  • 印次: 1
定价:¥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1977年生于安徽利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讲师、博士,主要研究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分别获得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 1999-2000年任南通大学社科部教师,2006年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工作,主讲《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课程。 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转型时期教育扩展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研究》等六项科研项目。曾在《经济管理》、《财经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等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部分被《新华文摘》等收录。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论综述 一、国外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二、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意义、方法与基本框架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四、基本概念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论分析一就业能力假说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关于就业问题研究的局限 一、早期人力资本理论 二、筛选假设理论 三、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四、其他相关理论 第二节 就业能力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就业能力假说 第二章 北京某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状况 第一节 就业规模分析 一、总体就业率分析 二、分学科就业率分析 第二节 就业结构分析之一:就业地区分布 一、总体就业地区分布分析 二、分学科就业地区分布分析 第三节 就业结构分析之二:就业行业分布 一、总体就业行业分布分析 二、分学科就业行业分布分析 第四节 就业结构分析之三: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一、总体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分析 二、分学科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分析 第三章 高校:就业能力与就业结果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招生工作、就业能力与就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一、扩招、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二、各专业招生规模调整、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第二节 培养模式、就业能力与就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就业指导工作、就业能力与就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一、经费投入、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二、指导内容、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三、生均经费投入、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四、生均指导内容、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第四章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结果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本科生:就业能力与就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一、综合素质、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二、就业意愿、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三、就业行为、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第二节 研究生:就业能力与就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一、综合素质、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二、就业意愿、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三、就业行为、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第五章 政府:就业能力与就业结果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扩招、就业能力与就业率的相关性分析 一、全国高等教育扩招、就业能力与就业率的变化 二、北京市高等教育扩招、就业能力与就业率的变化 第二节 扩招、就业能力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一、扩招、就业能力与就业地区分布的变化 二、扩招、就业能力与就业行业分布的变化 三、扩招、就业能力与就业单位性质分布的变化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建议之一:高校应建立就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体制 一、改革招生工作 二、创新培养模式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第三节 建议之二: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一、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二、调整就业观念与就业意愿 三、采取积极的就业行动 第四节 建议之三:政府应加强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 一、实行适度扩招政策 二、改革财政拨款制度 三、加强高校教育评估 本书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三、有待探讨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